——漳州市扎實開展移風易俗行動推進鄉風文明
文明風4月7日訊 近年來,漳州市堅持將鄉風文明建設作為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重要內容,積極推動各級實踐陣地以“定措施、抓落實”“破陋習、惠民生”“養正氣、樹新風”為重點,扎實推進有力度、有溫度、有特色的移風易俗行動,打出了一套制度強、措施多、陣地足、氛圍濃的組合拳,發揮出新時代文明實踐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的“大效應”。
漳州市移風易俗宣傳隊到華安縣沙建鎮上樟村開展文藝演出,表演深得群眾喜愛
構筑“硬支撐”,打造以文化人“主陣地”
漳州市扎實構建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為依托,構建上下聯動新格局,強化實踐引領力量,繪制移風易俗新藍圖。出臺《漳州市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等,落實“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要求,構筑出縣、鄉、村三級聯動體系,促進公共服務資源整合下沉,提升群眾參與移風易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全市建成16個縣級實踐中心、132個鄉鎮(街道)實踐所、2087個村(社區)實踐站。
各縣(區)、開發區(投資區)由縣(區)委書記和黨工委書記擔任實踐中心主任,兼任志愿服務總隊總隊長。各地凝聚起科技能人、先進人物和鄉賢等人才資源,建設有技能、具特色、接地氣的文明實踐隊伍。全市共組建出“8+N”志愿服務隊伍860支、特色志愿服務隊伍192支,登記注冊志愿者超80萬人,服務時長累計超1600萬小時。開展鄉風文明建設培訓356場,培訓移風易俗勸導志愿者2.7萬余人。
各縣(區)、開發區(投資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每月組織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以9月為“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月”,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圍繞“組織一場分享交流、編印一本宣傳手冊、開展一次文化活動、開辟一個宣傳陣地”等“四個一”為主要內容,精心設計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移風易俗宣傳活動項目。據統計,在2023年移風易俗宣傳月活動中,各縣(區)、開發區(投資區)文明實踐陣地開展的移風易俗宣傳教育活動達2000多場次,受教育群眾近3萬人次。
聚焦“主力軍”,打出除陋崇儉“組合拳”
漳州市充分激發群眾的實踐主體作用,重在建設、破立并舉,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把移風易俗納入黨員干部、公職人員管理和村民自治管理的制度規范。各縣(區)、開發區(投資區)積極借力文明實踐陣地,開展鄉風評議,召開倡導文明新風主題會議,并全覆蓋建立起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等“一約四會”,將移風易俗與文明積分制度深度結合,為村民樹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規范,引領鄉風文明新風貌、新活力。
各地針對大操大辦頑固性、易反復的特點,以群眾關切的誠信缺失、道德失范、封建迷信、黃賭毒等熱點問題作為突破口,確立一批治理重點,并按照“一縣一治理”要求確定1個鄉鎮作為聯系點,分別明確1至2項整治重點,全面推進婚喪大操大辦、民俗節日大吃大喝、彩旗拱門大擺大設、煙花爆竹大燃大放等“四大”重點整治工作,讓群眾切身參與移風易俗工作。
各級文明實踐陣地積極弘揚新風正氣,組織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宣傳教育,評選一大批孝子戶、五好文明戶、最美家庭等。在實踐陣地公示移風易俗好事例、禁賭禁毒宣傳等,運用革命遺址、宗廟等載體將移風易俗與地方戲曲、楹聯文化、節慶民俗等相融合,引導群眾自覺革除陳規陋習,共塑鄉風文明之“魂”。
漳州市詔安縣橋東鎮林中村召開“倡移風易俗 破陳規陋習”活動專題推進會
提振“軟實力”,打響城鄉文明“質量牌”
漳州市以創建活動為載體,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堅持破立并舉,重在建設,促進向上向善蔚然成風。2022年以來,漳州市開展移風易俗“三好”先進典型推選活動,漳州市委文明辦、駐市委宣傳部紀檢監察組赴各地實地督導,推選移風易俗“好村(居)”“好帶頭人”“好事例”共72個,并在各大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同時組織先進典型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講述踐行移風易俗心得體會和經驗做法。目前,全市已開展200余場次,參與人數達5000余人次。
漳州市還創新開展“一月一主題,文化進萬家”活動,深化“我們的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等,打造出閩南文化圩日、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一鎮一孝廉”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品牌,做到月月有安排、周周有行動、天天有活動,延伸移風易俗和文明實踐的觸角“末梢”。累計開展移風易俗主題活動300余場次,受眾達7000多人次。
漳州市積極培育典型,打造移風易俗新品牌。龍津文藝輕騎、7080老漢宣講隊等一批批基層志愿者,正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生動傳播文明理念、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漳州市婦聯“好厝邊”春蕾安全員志愿服務、云霄縣“百童暖心”百個殘障兒童及家庭心理輔導助殘服務等項目,為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幸福改變,與移風易俗相結合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種子,正深植于漳州這片熱土的每一寸毛細血管。(漳州市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