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三明日報》報道了建寧縣退休教師、三明市崗位學雷鋒標兵周美蘭的事跡。周美蘭退休前,堅持多年當一名應(yīng)急救護和社會工作領(lǐng)域的專業(yè)志愿者。2022年退休后,仍然堅持參加志愿活動,做一名退休不褪色,志愿服務(wù)不下崗的“活雷鋒”。
在三明,像周美蘭一樣的“活雷鋒”還有很多。因英勇救火被嚴重燒傷,造成一級殘疾的原永安消防救援大隊9級助理工程師謝曉暉,2017年退休后,組建“謝曉暉消防宣傳志愿服務(wù)隊”,繼續(xù)投身消防宣傳公益事業(yè),成為農(nóng)村消防安全的“吹哨人”。1928年出生,現(xiàn)已96歲高齡的沙縣區(qū)退休教師鄧仰清,從退休開始堅持志愿服務(wù)不間斷,到城區(qū)一些小學宣講雷鋒精神,創(chuàng)辦麥元學堂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
周美蘭、謝曉暉、鄧仰清,他們雖然從工作崗位退休,但在志愿服務(wù)“崗位”上不下崗,堅持做好事,同其他的一個個、一群群“志愿紅”用行動標注了三明文明之城的文明新高度。他們的言行也給了我們諸多啟示。
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如果你是一滴水,可以滋潤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縷陽光,可以照耀一片空間。周美蘭、謝曉暉、鄧仰清,他們退休不褪色,發(fā)揮自己長處,從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做起,點點滴滴積小善為大善,助人為樂、甘于奉獻。他們“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善舉也說明: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
長期堅持甚至一輩子做好事方顯雷鋒精神本色。雷鋒有句名言:“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wù)中。”學習雷鋒,就要像他那樣,心系人民,做一個堅持做好事的人。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論是退休2年的周美蘭,還是退休7年的謝曉暉,或是已退休36年的鄧仰清,他們都做到退休不褪色,做一個不下崗的“活雷鋒”,也成了人們學習的榜樣。他們給我們詮釋了一個道理:學雷鋒貴在堅持。
樹立正確幸福觀是堅持志愿服務(wù)的不竭動力。雷鋒說:“把別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有人問周美蘭:“放棄退休生活的享樂,一心投入公益志愿服務(wù)值得嗎?”她說:“心靈收獲的溫暖,比付出更珍貴?!痹娧灾荆囇銮逶凇兑岳卒h精神自勉》詩中寫道:“多年持續(xù)學良師,不少言行仿實施……諸多善小好為之。”可以說,周美蘭和鄧仰清的幸福觀與雷鋒的幸福觀一脈相承。正是這種助人為樂、甘于奉獻的幸福觀,激發(fā)出他們多行善舉的不竭動力,使他們成為了退休不褪色的“活雷鋒”。
讓我們?yōu)橥诵莶煌噬摹盎罾卒h”點贊?。ㄉ晨h區(qū)委宣傳部 俞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