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蕉城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打造提升章芳孝調解工作室,形成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格局——
巧解“千千結” 繪制“同心圓”
新時代“楓橋經驗”是政法戰線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在蕉城區,一支人民調解員隊伍在社會基層探索實踐“城市楓橋”模式,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為健全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作出了積極貢獻。
百姓身邊的“熱心腸”
夜晚時分,章芳孝調解工作室傳來陣陣議論聲,萬達社區居民李女士投訴某餐飲店噪音擾民事件正在這里進行調解。
“這家店的空調外機和排油煙機產生的噪音,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正常生活。”不堪其擾的李女士在調解會上首先提出了問題。緊接著,涉事餐飲店、萬達社區居委會、警務室代表分別發言。
調解現場。龔鍵榮 攝
章芳孝耐心傾聽矛盾雙方說法,與社區民警、社區干部共同分析問題癥結。他說:“李女士家受噪音影響是事實,餐飲店有義務也有責任消除噪音污染。居民和商鋪也是鄰里關系,做友鄰總比做陌鄰好。”
這次調解富有成效,餐飲店態度積極,按照相關部門的要求對噪音問題進行了限期整改。李女士對調解結果表示滿意。
矛盾糾紛紛繁復雜,調解工作千頭萬緒,考驗著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韌性和活力。章芳孝調解工作室源起于萬達社區,這里人口密集、商業繁華、情況復雜,日常矛盾糾紛易發多發。
2016年,一貫樂于助人的章芳孝當選萬達華城小區業委會主任。憑著一腔熱情,他積極為社區居民調解矛盾糾紛,幫助群眾解決煩心事、鬧心事。漸漸地,“有事找老章”的好口碑傳開了。
章芳孝的古道熱腸不僅贏得社區居民的信賴,也吸引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加入便民調解服務隊伍。2017年,萬達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章芳孝當選委員會主任。2018年,為了更好凝聚調解員隊伍,章芳孝調解工作室掛牌成立。
都說“群眾事,無小事”,在矛盾糾紛調解中更是如此。為了避免看似不起眼的小矛盾、小糾紛進一步激化升級,章芳孝和志愿者們始終堅持“講法又講理”,積極促成雙方握手言和。在調解現場達成一致意見后,還會持續跟蹤,確保調解方案落到實處。
多元化解的“新路徑”
每年,章芳孝調解工作室都要調解多起矛盾糾紛,涉及治安、違建、婚姻、家庭、鄰里、借貸、醫患等方面。通過不斷積累經驗,以章芳孝調解工作室為主體,融合區、街道相關部門,社會團體,黨員、群眾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調解的“1+N調解”模式應運而生。
臨近春節,還有20多萬元工資未支付,如何讓來寧德打工的外省工友們安心回鄉過年?想起這事就犯愁的施工隊長老彭不得不成為“討薪隊長”。
為了向項目承包方討個說法,老彭已經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只是沒想到,在章芳孝調解工作室的介入調解下,欠薪問題很快就解決了。
調解現場。龔鍵榮 攝
今年1月17日,章芳孝調解工作室坐著開發商、承包方、施工隊三方代表,章芳孝擔任蕉城公安分局特邀調解員。在理清了欠薪糾紛的經過后,章芳孝對各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爭取最大共識。
“大家設身處地想想,農民工兄弟千里迢迢來寧德打工,很不容易。”章芳孝進一步說,開發商與承包方之間存在工程款項結算爭議,不應該影響施工隊的工資發放,特別是春節將近,農民工等不起。
經過多輪溝通,承包方同意了章芳孝的調解意見,表示將及時兌現工資。眼見工友們的工資終于有了著落,老彭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
實踐證明,“1+N調解”模式在市域社會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保障志愿調解服務工作的全面、規范、長效發展,蕉城區對章芳孝調解工作室進行提升,指導成立蕉城區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解志愿者協會。
自去年1月成立以來,協會吸納了一批公信力強、知名度高的省、市、區三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退休的政法干部、律師等作為志愿者,進一步提升調解員隊伍的代表性、專業性。
矛盾糾紛的源頭在基層,解決的辦法也在基層。每當有人問及做好調解工作的成功經驗,章芳孝總是不厭其煩地介紹“三個三”工作機制,即無處不在、無縫調處、無事方休的“三無”調解宗旨,服務群眾要熱心、洞察事態要細心、堅持不懈要恒心的“三心”服務態度,小調解筑就大安寧、小調解改善大民生、小調解締造大幸福的“三大”服務目標。
蕉城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人民調解在矛盾糾紛預防化解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蕉城將持續整合調解隊伍服務力量,優化調解服務措施,完善調解服務機制,切實有效提升社會多元化解調解服務能力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閩東日報記者 龔鍵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