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無限好,植樹正當時,植樹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優良傳統,有著很深的文化底蘊。第46個植樹節到來,每年這個時候,我國從南到北同步掀起植樹造綠的熱潮。
植綠護綠要全民參與。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許多省份也在植樹活動中廣泛運用了“互聯網+”的方式,集中群眾力量共同參與植樹造綠。云南省發布“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捐資盡責項目,向廣大群眾募集資金;福建省借助閩政通和微信公眾號,公布義務植樹點,方便群眾參與;浙江省通過應用小程序,給予植樹群眾碳普惠積分,激勵群眾參與碳普惠活動。
植綠護綠要常態呵護。植樹容易護樹難,現如今各地都已形成植樹節種樹的良好風氣,但是如何確保種樹之后的養護工作,形成呵護綠色成長的長效機制,是更為重要的事。要廣泛發動群眾的力量,達成護樹共識,對種的樹木呵護、澆水、修枝,提高樹木成活率,避免出現“年年種樹不見樹”的窘境。
植綠護綠要科學合理。植綠護綠不僅是在鄉間林中,同時也是在城市的各公園、各角落里,要統籌考慮生態合理性和經濟可行性,合理布局休閑公園、綠化空間,打造一處處家門口的“口袋公園”,為城市見縫插綠,讓群眾推門見綠,提升群眾宜居度和幸福感。
植樹造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需要一以貫之、持續做下去,希望更多的人一起參與植樹活動,共同建設美麗家園。(長樂區委文明辦 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