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一群志愿者,通過專業的服務,幫助臨終者安詳地走完生命旅程——
愛,讓生命溫暖謝幕
人生,來是偶然,去是必然。
走近人生終點,許多人感到不舍、無助、抗拒乃至恐懼。面對現實中的臨終關懷需求,面對多數人忌諱的死亡話題,福建省紅十字愛在始終生命關懷志愿服務隊推出臨終關懷服務。志愿者不嫌臟、不怕苦、不懼閑言碎語、沒有任何忌諱,用充滿愛心的專業服務,溫暖了一位位臨終者,關愛了一個個家庭,讓生命溫暖謝幕。
在2023年福建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由該團隊發起的“讓生命溫暖謝幕”——老年人生命關懷志愿服務項目,榮獲金獎。
緣 起
鋼琴聲、歌唱聲以及歡快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其樂融融,溫馨動人……3月的福州乍暖還寒,伴隨著久違的陽光,一群志愿者來到位于鼓樓區的五福緣老人養護中心,通過文藝表演、手工制作和關懷慰問,讓生活在這里的老人倍感溫暖。
參加活動的志愿者大多是來自福州大學學生心理學社的“00后”。看到他們耐心陪伴老人的和諧畫面,帶隊教師林敏露出笑容。
林敏是福州大學人文學院應用心理學系教師,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發揮專業特長從事公益活動。2019年,她經人介紹與江西省鷹潭市愛在始終志愿者協會會長彭瑛結識。彼時,彭瑛已經在江西省開展了近10年的臨終關懷志愿服務。
“死亡是每個人必經的事情。大部分人不了解死亡,非常恐懼,不僅本人恐懼,家人也恐懼。這種恐懼有時候會給臨終者和家人留下遺憾,這時候,臨終關懷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談及初衷,林敏表示,彭瑛做的臨終關懷志愿服務效果很好,一些事例讓她深受感動。于是,她萌生了在福建組建同名志愿服務團隊的想法,以幫助更多人圓滿從容地走完一生。
2022年4月,福建省紅十字愛在始終生命關懷志愿服務隊(以下簡稱“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作為發起人之一,林敏擔任志愿服務隊副理事長。
志愿服務隊以“愿每位老人在愛中安然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為愿景,秉持“念念為他人著想,事事以奉獻為上”的價值理念,組織一對一臨終關懷、臨終者家屬哀傷輔導、生命關懷理念宣傳、高齡老人日常探視、老人主題康樂、生命關懷志愿者培訓等活動。
傳 播
在臨終關懷服務對象中,很多人常年患病,忍受著身體的痛苦與內心的煎熬。林敏的一名師姐就是其中之一。提及3個月前的這次臨終關懷經歷,林敏不禁潸然淚下。
2023年12月,林敏得知讀博士時的一名師姐身患多種癌癥,正在貴陽一家醫院接受最后的治療。“剛好要去出差,提前幾天去陪陪你。”12月中旬,林敏編了一個借口,去到貴陽。見到林敏,師姐高興道:“你來了太好了,我有福氣了。”
“師姐個子比我還高,卻瘦到只有70多斤。因為她患病近4年,家人已經精疲力竭,甚至有些麻木,再加上工作繁忙,很少到病房陪護,只留了一名護工看護。”在4天的傾心陪伴中,林敏為久未梳洗的師姐梳頭、按摩,給她真誠的擁抱,陪她聊天,分享和生命相關的話題,消解她對死亡的恐懼,引導她放下對未竟事項的牽掛,鼓勵她與生命和解,讓她安詳地享受愛的滋養。
林敏回到福州后,收到了師姐發來的消息:“愛、感恩和祝福,我已經印刻在心里了。”12月30日,師姐安詳離世。師姐去世后,護工發微信給林敏:“你來那幾天,她很高興。”
除了中老年人,臨終關懷有時候也不得不面向兒童。對于老人的關懷內容,主要在于愛的陪伴、生命意義的溝通、肯定臨終者的一生,鼓勵其從容面對死亡;對于兒童,還要兼顧對家長的關愛與開導,讓家長看到孩子在愛中消融了痛苦、安詳離開,從而感受到黑暗之中的光明,感受到生命的韌性與高貴,帶著對孩子的愛與祝福重新啟程。
去年,福州市一家醫院的臨終關懷病房負責人聯系志愿服務隊,告知有一名患有腦瘤的8歲女孩需要臨終關懷。隨后,志愿服務隊派出5名志愿者參與,其中有團隊負責人,也有中醫康復理療行業從業者。志愿者陪孩子畫畫、唱歌,為她講故事、按摩,有時候還帶點讓孩子開心的小禮物。除了陪伴孩子,他們還給家屬做心理疏導。對于志愿者的付出,家屬深表感激,并表示要向他們學習,把他們的愛傳播出去。
回 饋
臨終關懷需要專業的知識,也考驗志愿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還要面對誤解與非議。
“有些臨終人員身上潰爛發臭,我們完全不介意和他們身體接觸。有的志愿者為了全程照顧可能隨時離世的老人,住到老人家里,有時沒地方睡,就跟老人睡一張床。”林敏說,“包括家屬在內,一些人不理解這么無私的陪伴,懷疑我們的動機,認為我們有所圖,有時甚至說一些很難聽的話,但在我們持續真誠的陪伴后,不僅臨終者被感動了,家屬也變為理解與支持,有的家屬還成了志愿者。”
被改變的不只是臨終者的家屬。
曾經,林敏也害怕與死者接觸,但當她在無私地付出愛,并且服務對象感受到在臨終關懷前后的變化時,她的內心變得更堅定,即使深夜出入太平間之類的場所也無所畏懼。
然而,做臨終關懷畢竟有一定的門檻,志愿者團隊現有的309名志愿者中,能夠提供專業服務的也只有十來個。更多的志愿者則通過到社區、家庭、醫院、養老院等場所開展敬老愛老相關服務,溫暖老人的謝幕時光。這其中,有不少年輕的面孔,他們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剛開始面對陌生老人時,難免局促,不懂如何去交流、給予關愛和陪伴。
福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大二學生張燁忻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到養老院參加敬老志愿服務時,她嘗試去拉一位老人的手,結果對方不僅躲開,還說不要碰她。張燁忻沒有氣餒,在后續的活動中和老人慢慢建立感情。后來老人不但滔滔不絕地跟她聊自家情況,還在活動結束時緊緊牽住她的手,不舍得讓她離開。
類似的活動結束后,老人總說自己很開心,對志愿者表示感謝,希望他們可以常來。不少志愿者也表達了期待再次參與的愿望,福州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大二學生陳妍就是其中之一。
“看到他們就想到自己的爺爺奶奶,以后要多陪陪自己的爺爺奶奶。”3月3日上午,到福州市五福緣老人養護中心首次參加敬老活動,陳妍深有感觸。
“在付出愛的過程中溫暖了別人也溫暖了自己,進而促進他們反思——為什么有耐心跟陌生的老人相處,對自家的長輩反而總是感到不耐煩?”林敏欣喜地發現,青少年在志愿服務中學會了孝敬長輩,并將收獲的感悟帶回家、帶到學校。
截至目前,志愿服務隊開展社區及養老院日常一對一探望行動(含臨終關懷)140場,關懷共360人次。
“愛出者愛返,志愿者關愛老人付出愛的時候,自己也能得到正能量和溫暖的回饋。”面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的現狀,林敏希望有越來越多人加入志愿服務隊,用愛溫暖更多人的生命謝幕時光。“通過對逝者愛的滋養,對生者溫情的撫慰,讓我們一起在愛中感受生命的韌性與高貴。只有能夠對死亡釋懷且優雅地面對死亡,才能夠從容地穿梭于生活之中。”(福建日報記者 林清智 通訊員 翁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