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信于民,是三明精神文明建設的本質特征
歷史經驗證明,當一個社會處在轉型的初始階段,最重要的是要以誠立信,取信于民,穩定人心。從春秋戰國時期商鞅徙木立信,“一諾千金”,到我們黨為奪取政權向人民承諾“說得到做得到”,無不如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墒牵敃r全國上下百廢待興,最大的問題是整個社會存在嚴重的誠信缺失,迫切需要建立一種新的社會管理機制,重塑社會價值體系。針對這種現狀,黨中央在全社會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
在這場活動中,三明以治理“臟亂差”為突破口,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市容市貌煥然一新,人民群眾精神振奮,社會風氣昂揚向上,成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的先進典型。當時筆者擔任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研究所領導工作,對三明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有直接的認識。當時的三明市委一開始就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以誠立信,取信于民的重要思想基礎。三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真正優勢,也是其本質特征,是黨委和政府把決策與行動建立在取信于民的重要基礎上,以加強政務誠信為重點,以嚴肅查處失信行為為焦點,以大力倡導誠實守信為亮點,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誠如時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同志所肯定的“三明三明,為了人民”,使人們對黨有信任,對國家有信仰,對社會有信心,從而積極擁護市委的決策,真心實意投入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首先,緊緊抓住政務誠信的重點。政務誠信是所有誠信的重點。各級領導干部既是社會信用制度的制定者、執行者和維護者,又是公共信用的示范者,政務誠信在社會信用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和領導地位。如果各級領導干部不講政務誠信,其它誠信就更無從談起。
政務要有誠信,領導干部就要講真話。政務失信往往是由于一些領導干部言而無信,言行不一,朝三暮四,出爾反爾。言而無信的背后,是言者心中失去了信念,沒有了信仰,喪失了操守,他們已經無所謂政治道德和職業道德。政務失信影響非常惡劣,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把政務誠信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是非常必要的。當時三明市委在精神文明建設中要求領導干部把深入改進作風與加強黨性修養結合起來,自覺講誠信,襟懷坦白,言行一致,把對黨的忠誠與對人民的忠誠統一起來,做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以誠立信,取信于民。三明正是這樣面對現實,實事求是承認存在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從轉變干部作風入手,講真話,求實效,杜絕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以治理“臟亂差”為著力點,及時解決人民群眾迫切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一點一滴取得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效。
其次,嚴肅對待誠信缺失的焦點。誠信缺失是最大的不文明,會給社會造成很壞的影響,給受害者帶來嚴重的傷害,面對誠信缺失這樣的問題,要嚴肅對待,認真處理。因此,當時三明市委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把誠信缺失的不文明現象作為焦點來抓,強化懲戒力度,加大打擊力度,提高失信不文明行為的成本,把“臟亂差”的不文明單位和個人列入“黑名單”向社會公布。同時,大力支持新聞媒體揭露市場欺詐和弄虛作假、維護公民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當時三明的新聞媒體上經??梢钥吹铰牭竭@方面的監督信息。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通過對失信的不文明現象進行輿論譴責,加大失信的道德成本,使失信者身敗名裂,促進社會形成良好的文明氛圍。
針對各種不文明社會現象實行“齊抓共管”,“互聯共建”,是三明精神文明建設實踐的主要成功經驗之一。三明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建立健全跨部門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機制,加強信息公開與共享,提高執行查控能力建設,完善失信不文明的被執行人“黑名單”制度,完善黨政機關支持人民法院執行工作制度,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讓不講文明的失信者寸步難行,從而全面推進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體系建設。
再次,大力弘揚誠實守信的亮點。誠信的先進典型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亮點。三明市委在精神文明建設中非常重視健全褒揚和激勵誠信行為機制,多渠道選樹誠信典型,將誠信道德模范、優秀青年志愿者、新聞媒體挖掘的誠信主體等樹立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在全市表彰和樹立了陳金剛、紅杏商場等一大批先進個人和集體。同時鼓勵有關部門和社會組織在監管和服務中建立各類主體信用記錄,向社會推介無不良信用記錄者和有關誠信典型,聯合其他部門和社會組織實施守信激勵。引導企業主動發布綜合信用承諾或產品服務質量等專項承諾,開展產品服務標準等自我聲明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形成個人爭做誠信模范、集體爭創“文明單位”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明市委還針對誠信教育中的薄弱環節,頒布《文明市民公約》,編輯《文明市民讀本》,采取多種途徑和形式,廣泛、持久、深入地在全社會開展以誠信為榮、以不誠信為恥的精神文明建設宣傳教育活動,制訂各行各業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規范和要求,及時發現、表彰、總結、推廣誠信典型,形成建設現代誠信社會的強大氛圍和社會環境。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誠信教育機制,增強誠信教育的實效性,在全體社會成員中普遍樹立起誠信的精神文明理念。
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僅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特征,更是現代經濟社會進步的根本所在。當年三明市委堅持以誠立信,取信于民,成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的樣板。當時在中共福建省委擔任領導工作的習近平同志就非常關注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設,后來他到中央工作,依然十分關心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設,要求“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水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必須進一步繼承和發揚三明精神文明建設的優良傳統,高度重視誠信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增強誠信意識,以適應市場經濟中帶有誠信鮮明特色的法制、公平、公正和契約的貫徹實施,從而全面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使中國式現代化刻上鮮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烙印。(三明日報 王育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