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通過數字賦能、陣地擴能、共建聚能等形式,有力地推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提質增效。惠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經驗做法獲省委文明辦發文宣傳推廣、“惠明理”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團入選2023年福建省基層特色宣講團。
數字賦能,助力文明實踐精準高效
配置陣地矩陣動態,采用VR技術,直觀展示全縣各級文明實踐陣地位置信息、場館設置、活動設施配備、活動計劃等,實現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等線上云數據的統一管理。
搭建惠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數據艙”,可視化動態展現全縣各級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志愿服務項目等活動情況,并通過數據庫對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進行統籌調度、在線管理和考核評價,提高志愿者參與程度和活動效率,實現從“多頭管理”向“多跨協同”轉變。建設“惠實踐”項目庫,構建“團隊亮單、群眾點單、所站下單、志愿者接單、互動評單”的模式,廣泛收集群眾微心愿,實現志愿服務精準化。
依托數字化技術手段,推出“扶貧幫困”“醫療衛生”“法律服務”“理論宣講”等線上服務功能,組織開展系列線上活動,構建從指尖到身邊的文明實踐新生態。
陣地擴能,搭建文明實踐多維延伸
積極打造“雙中心”聯動模式,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設在縣融媒體中心,開設“閱”“心”“育”“創”“禮”等五大空間,將中心打造成集理論宣講、文藝演出、科普宣傳等多功能復合的綜合性場館,極大滿足群眾日常的活動需求。
全面建成“1+12+218+71”等“縣、鎮、村、點”四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網絡,積極構建“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打造71處延伸至居民小區、行業網點、公園廣場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推動文明實踐陣地與黨建陣地、文化陣地、教育基地深度整合,不斷延伸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神經末梢”。
不斷完善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標準化建設,增設“云平臺”點單機、戶外標示牌、導引牌、“一月一主題”宣傳欄等,做到功能完備、要素齊全。打造出一批陣地強、隊伍硬、活動新、品牌響的示范所(站),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基層開花結果。
共建聚能,整合文明實踐優勢渠道
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融媒體中心融合共建工作,著力打造“雙中心”優勢互補、平臺共建、資源共享的融合發展新模式,實現資源高效整合。持續講好文明實踐故事,傳遞文明實踐好聲音,推動文明實踐工作出新出彩。
印發縣開展結對共建深化文明實踐行動實施方案,推動各級各部門履行社會責任,與文明實踐所(站)結對共建,將優質資源下沉所(站)。廣泛收集群眾“微心愿”,形成項目清單600余項,納入文明實踐活動月計劃“菜單”,2023年,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三關愛”系列主題活動5000余場。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活動日”,積極開展接地氣、有活力的文明實踐活動,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多元化文明實踐的暖心服務。2023年,惠安縣共開展“文明實踐集中日”活動700余場次,參與人數9000余人次,覆蓋群眾達28.87萬人次。群眾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的參與度不斷增加,滿意度逐年攀升。(惠安文明網 惠安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