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與許久未見的親朋好友開啟一場場熱鬧的聚會,成了眾多返鄉過年市民的生活常態。朋友局、同學局、家庭局……圍桌合食驅散冷風寒意,交杯換盞拉近彼此距離,久違的“煙火氣”在這個假期被再次點燃。
在享受節日歡樂的同時,一方餐桌上,舉手投足間流露出的文明新風,也吹來了別樣年味。
聚會用餐求適量
2月13日,大年初四,位于三元區東新五路附近的一家烤肉店,中午用餐時段,店內已坐滿了就餐的客人。
“每逢節假日,我們都會來這家店聚一聚,這次春節放假也不例外?!痹诳拷涞卮暗乃娜俗溃忻顸S欽輝正與近一年未見的高中同學暢聊,桌面上一共擺放了五盤烤肉、兩盤蔬菜和四份主食,賬單顯示總價為395元?!拔覀兪沁@家店的‘老顧客’了,每次點單控制在人均100元左右,菜量基本就能剛剛好,不會浪費食物。”說起如何適量點餐,黃欽輝頗有心得。
為何如此“精打細算”?黃欽輝給出了自己的理由:“之前過節吃飯圖熱鬧,總想著多點一些,到最后才發現根本吃不完,太浪費了,現在點餐時都會根據門店的人均消費水平來下單,不夠了再加菜。”在他看來,聚餐時能做到人走盤空,才是過年聚會的最佳打開方式。
同一時段,在附近火鍋店帶著家人用餐的市民鄭先生也用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兩個大人、一個小孩,一份店員推薦的雙人套餐,外加一份涮肉,就能吃得心滿意足?!巴獬鼍筒忘c的飯菜夠吃就好,沒必要多點,如果遇到吃不完的情況,我和家人都會選擇打包帶回家,避免浪費,這也是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编嵪壬f。
走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不少餐廳都在店內顯眼位置張貼了“厲行節約杜絕浪費”“光盤行動”等文明標語,服務員也會根據消費者的年齡、性別和人數引導適量點餐,還有一些餐廳提供了免費的打包袋和打包盒,主動幫助有需要的顧客進行菜品打包,積極倡導廣大消費者養成文明就餐的良好習慣。
公共場所講文明
新春佳節,在外就餐是許多家庭共迎新年的首選,既減輕了在家做飯的壓力,也增添了外出游玩的樂趣。人群的聚集,自然也引發了公眾對于用餐文明的討論。
“來來來,你抱著小孩不太方便,坐我的位置吧。”晚餐時間,在三元區一家新開的小炒店門口仍有不少等位的客人,抱著孩子的許潔在陌生人的禮貌謙讓下終于找到了一個座位。
“我老公還在趕來的路上,還好有人給我讓座,不然我一個人抱著孩子真等不住,實在是太感謝了!”許潔對這家新晉網紅店心儀已久,這次終于能如愿體驗上。
自己的善意之舉換來他人的連聲道謝,市民吳先生覺得成就感十足。在他看來,每一位市民的言行舉止都影響著這座城市的文明形象,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他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高尚品德的具體體現。
等位排隊時,自覺有序等候,等待服務員叫號;聚會用餐時,不高聲談論、吸煙喧嘩,影響旁人用餐;用餐結束后,將帶來的垃圾隨手扔進垃圾桶里……在張燈結彩的新春氛圍中,不經意間的用餐文明舉動,正在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春節聚餐,文明用餐漸漸成為新“食”尚,但也不乏一些不和諧的畫面。
假期來臨,不少家長會帶著孩子外出用餐,只顧和周圍人閑聊、無暇顧及孩子的情況偶有發生。用餐時,有孩子剛吃了幾口菜便在店里四處跑動,絲毫不顧別桌客人感受;還有孩子穿著鞋子,隨意踩踏、攀爬座椅……“這種行為不僅影響別人就餐體驗,還會對孩子自身安全造成威脅,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般都會及時上前勸止。”在三元區某商圈從事餐飲服務工作的陳澤輝說。
親友小酌更節制
俗話說,無酒不成席。春節小聚,有落胃熨帖的美食,自然也少不了與親朋好友小酌一杯。
大年三十晚上,家住三元區徐碧街道的市民陳女士與家人在提前預訂的飯店齊聚一堂,為了慶祝這場久違的團圓,陳女士特地拿出了幾瓶家里珍藏許久的好酒?!凹彝ゾ蹠染疲饕呛纫粋€氛圍,大家能喝多少就喝多少?!彼嬖V記者。早些年酒桌上的勸酒風氣比較重,但隨著大家的觀念轉變,越來越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都會自覺適量飲酒,聚餐結束后,也會互相確認對方是否安全到家,做到開開心心聚餐、安安全全回家。
過年要有好氣氛,新年才有好盼頭。隨著時代變遷,今時的過年習俗已和往日大不相同,與家人圍坐,飲一杯團圓酒,敞開心懷傾訴一年的喜與憂,是多數市民維系家人、親戚、朋友之間親密感情的重要工具。適量飲酒的習慣,也在潛移默化中被逐漸接受。
“之前和朋友聚會時,一高興就會忍不住多喝幾杯,經常喝到酩酊大醉,需要別人送我回家,第二天醒來都斷片了?!苯衲甏汗?,27歲的胡江河一共參加了8場酒局,從親人團聚到好友聚會,他一改往日酒桌上來者不拒的作風,點到為止、適量小酌,確保結束后還能保持相對清醒的狀態。他說,“小酌怡情,大飲傷身,身體是生活的本錢,因為喝酒損耗自己的健康,得不償失?!?/p>
新春佳節餐桌上處處涌現的“文明味”,讓龍年年味更加濃厚。(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