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延伸政務服務觸角,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馬尾區委政法委緊緊圍繞群眾需求,積極探索政務服務與社會治理的有機融合,把原來線下的政務大廳,通過網格和社會治理整合,形成“平臺+網格+服務窗口”的組織架構,根據群眾需求,打造“短視頻+政務服務”宣傳推廣模式,把服務窗口由政務大廳搬到鏡頭前,讓政務服務“可視化”;并依托微信平臺,聯通多項便民線上服務,涉及公證、戶籍、交通等熱點事項,實現基層群眾辦事“不出門”。
“早晨還好好的,怎么下班回家水就變黃了。”“衣服都沒辦法洗,怎么吃啊?”春節前夕,馬尾區羅星街道龍珠新村的居民群突然“炸了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在微信群內抱怨,家中水質渾濁發黃。還有人用盆接了一些黃色自來水,拍圖發在群里。群中的“馬大俠”看到后,馬上向居民了解情況,同時聯系社區、協調相關部門派人到現場。
君竹村網格員任金灼是第一位趕到現場的“馬大俠”,了解到水質發黃是因為水管破損修復導致,立刻上報了詳細情況和處理設想。“馬大俠”協調相關部門,連夜放空3米多高的蓄水池進行清洗。26平方米的蓄水池要近10個小時才能清洗完成。龍珠新村的兩個蓄水池,大家輪流作業連續清洗了多遍,終于徹底解決了水質渾濁問題。
這是馬尾區委政法委在福建省委政法委、福州市委政法委指導下,積極探索的社會治理新模式。馬尾區將政法干警和“網格員”化身于自主政法IP形象“馬大俠”微信,融入轄區現有微信網格居民群中,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推動問題解決。
“最近水質如何?”“生活中還有什么難事、煩心事嗎?”2月14日,“馬大俠”再次來到了龍珠新村,向居民了解情況并帶去了旺旺等新春祝福。
“上回多虧你們幫忙,經過清理,水質變好了,讓咱過了個舒心祥和的春節!”“昨天我家的電源插座突然壞了,這大過年的去哪找師傅來修,我正愁著呢就有位志愿者來幫忙修理,說是‘馬大俠’在群里看見我在到處找修理工,派他上門的。”龍珠新村的居民連連稱贊。
除了龍珠新村的水質問題,諸如春節旅游孩子護照辦理、樓道電動車亂停放,乃至垃圾清理不及時等生活瑣事,居民只要在微信群一“呼”,就有回應。
“馬大俠”的背后是千千萬萬的政法力量,上至政法委領導下至最基層的普通網格員、最平凡的段警,樸實的調解員、熱情的志愿者。馬尾區委政法委創新打造“馬大俠”,“別創一格”收集民情民意,主動排查風險隱患和矛盾糾紛,提前預警,排查上報,實現政法干警與網格員同頻共振、形成合力,共同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區所有鄉鎮街道村居社區的701個網格全覆蓋包聯、走訪,實現熱點、難點在網格中提出。“馬大俠”在網格中協調,疑難事在網格中解決,愛民為民情懷在網格中累積。
此外,馬尾區委政法委還通過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結合的“大調解”格局,發揮社會組織、專業機構、志愿者等各方力量作用。“馬大俠”吹哨,政法干警、律師團隊、民間調解達人在“平安馬尾”視頻號報到,推出系列原創普法小視頻,涵蓋春節煙花傷人、高空拋物、噪聲擾民等居民關切熱點內容,幫助解決居民生活中的矛盾糾紛。2023年,全區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428件,調處成功2404件,成功率達99%。
馬尾區委政法委積極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以“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為基礎,以“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為重點,以“平安馬尾”視頻號為載體,構建了富有馬尾特色的短視頻和“馬大俠”為橋梁的線上線下雙軌并進有機融合的社會治理新模式,不斷積“小安”為“大安”,持續創“平安”為“長安”。(馬尾區委文明辦 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