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一種民族文化,也是一種民俗傳承。在辭舊迎新、闔家團圓的節日里,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移風易俗,文明過節,共同營造向上向善、文明和諧的節日氛圍,為傳統節日春節注入文明力量,讓文明過節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反對鋪張浪費,樹立文明新風。要深化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廣大黨員干部首先要率先示范,爭做社會文明進步的倡導者、踐行者、示范者和引領者,反對“打臺面”、“鋪張浪費”及“高價彩禮”等不正之風。“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寓教于樂,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共同營造良好社會風尚。當前,糾“四風”要與樹新風同時進行,特別是針對大操大辦、高額彩禮等不良習俗,要采取多部門聯合整治,倡導婚事新辦、簡辦,減輕高額彩禮等給老百姓帶來的沉重壓力,讓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
倡導鄰里互助,促進家庭和睦。春節是團圓喜慶的傳統節日,要積極倡導團結友善、互幫互助的時代風尚,通過開展“三下鄉”“我們的節日·春節”等系列主題活動,傳承好家風好家訓,關愛家人,厚德自強,培樹家庭和睦、鄰里團結、社會和諧的時代新風。黨員干部要積極參加“送溫暖、獻愛心”等志愿服務活動,關心關愛孤寡老人、殘障人士、留守兒童、特困戶等群體,最大限度調動農村、社區居民參與基層治理、便民利民等工作,營造“我助人人,人人助我”的溫暖氛圍。同時,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曬出濃濃年味,曬出家鄉美景,曬出和美家風,傳播網絡正能量。
推崇書香過節,彰顯節日底蘊。要讓圖書館、書店成為市民過節的熱門打卡地,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閱讀文化活動,吸引眾多讀者走進圖書館,徜徉在書海中,享受別樣的文化假期所帶來的精神滋養。各類經典著作濃縮了歷史的精華、文明的智慧,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的收獲;閱讀唐詩宋詞,胸中悄然生發俯仰天地的文化豪情;在視通萬里、思接千載的閱讀中,我們可以“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視野上的開闊、情操上的陶冶,在書籍中得到慰藉和滋養,收獲內心的充實和溫暖。
同時,也要因地制宜,多措并舉,通過舉辦體育賽事、逛廟會、旅游過節等,豐富和拓展文明過節的載體,倡導“向上向善”文明過節新風氣,讓文明過節的行為實踐成為新時代風尚,共同守護好人間“煙火氣”,共同迎接吉祥團圓的中國龍年。(莆田文明網 錢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