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2.5萬元的瓦工”,你愿意做嗎?據媒體報道,一位瓦匠以“月薪5000元包吃住”的條件招收學徒,而學成后的瓦工月收入可達2.5萬元左右。然而,“月入2.5萬”,高薪之下傳統技術工種為何仍缺人?(《農民日報》)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泥瓦匠、美縫工、油漆工等裝修工人的工作很辛苦。一般情況下,他們上班的環境不太好,整天與泥、水打交道,每天起早貪黑,還可能過早地透支身體。很多工人沒有“五險一金”,沒有公司可以掛靠,一旦年紀大了,干不動了,也就很難找到工作。在不少農村,一些從事以上職業的年輕人,還會在相親的過程中遭到歧視。
其次,這些工作并不好干,需要很強的專業技能。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戶對裝修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能干”與“干得好”之間的差距,往往很大。年輕的裝修工人,要經過長年專業學習和老師傅“手把手地帶”,才能磨煉出高超的技術,甚至很多時候是父傳子、兄帶弟。裝修工、水電工、泥水工要想拿到高薪,也不是某些人想象中的那么簡單,更不只是“力氣活兒”。
裝修工人收入呈直線上漲,原因何在?這與總體人力用工費用的上漲有關,其根源是勞動力市場的供不應求。一方面,本科生滿地跑,另一方面,技術工人無處找。根據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2022)》,我國藍領群體規模達4億人以上,但近年來我國技能勞動者的求人倍率超過1.5,即每150個崗位只有100位求職者,高級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達到2以上,缺口可達千萬人。人社部的數據也顯示,2022年中國技能人才僅占就業人口總數的26%,達到2億人,然而預計到2025年,僅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技能人才缺口將達到近3000萬人。從業人員的數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成為技術工崗位的收入不斷上漲的主要動力。
如何解決“高薪之下技術工種仍缺人”的特殊現象,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要給予技術工人更多的職業尊重和職業自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技術工人贏得事業上的成功與榮譽。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在積極營造尊重技術、尊重人才的“工匠”氛圍,很多人也因此被評上了技藝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等榮譽。
另一方面,要給予技術工人更多的職業前景和權益保障。很多傳統的技術工種,沒有公司掛靠和管理,沒有職稱通道,沒有足夠的晉升、轉職和創業手段,職業就難以成為事業。建筑工、泥瓦匠、水電工等工作強度大、風險較高、收入不穩定,其權益保障問題更應得到關注。相關部門應該通過大力推動職業教育和培訓,下沉技能人才職稱評定,強化平等就業服務和權益保障等一系列政策舉措,改善傳統技術工人的就業環境,有針對性地解決他們在職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現實問題。
在“大國制造”向“大國智造”轉變的時代浪潮下,傳統技術工人的職業發展應該受到廣泛重視。只有從職業認同、職業發展、職業保障等多方面發力,構建更加多元化、公平化、科學化的高質量人才結構,讓優秀的技術工人,買得起房子、評得了職稱,他們才會有真正的獲得感,才會形成不斷提升自我的內源動力。(泉州文明網 溫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