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月22日訊 長樂區,名取自《詩經》“長安久樂之義”。
城市風景美如畫,志愿服務暖心房,老有所樂幼有所托……走進長樂,一幅幅“長安久樂”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處處彰顯著文明的氣息與溫度。
2023年,長樂區持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圍繞深入實施“三爭三領”“項目攻堅增效年”行動以及慶祝建縣1400年等重點工作,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匯聚文明力量,持續擦亮“新青年講新思想”“小紅星志愿講解”“青苗圓夢微心愿”“愛心茶攤”“民族團結一家親”等活動品牌,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千年古邑 書香傳家”讀書節主場活動暨新思想讀書分享會
文明培育澆灌“幸福花”
近年來,長樂區堅持教育引導,注重“好人工程”常態化,涵養文化內涵,提升文化氛圍,推動文明培育務實高效、入心入腦。
凝聚精神力量,厚植文明沃土。圍繞傳統節日、黨史學習教育、閱讀推廣、家庭教育等主題,開展了15場新時代文明實踐講習活動。持續開展“千年家風入萬家——家庭教育論壇”“涵養好家教 培育好家風”等系列活動。舉辦了8場“我們的節日”主場活動,開展了春節慰問、元宵猜燈謎、拗九孝老、清明祭英烈、端午包粽、七夕睦鄰、中秋慶團圓、重陽敬老等活動650多場。舉辦“書香伴我行”閱讀分享會、“讀書長樂 書書福福”文化助學活動、“千年古邑 書香傳家”讀書節主場活動暨新思想讀書分享會、閱讀推廣講座等活動100余場,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時代新風新貌,社會反響熱烈。
點燃善行義舉,匯聚奮進力量。2023年,長樂區評選出18名“長樂好人”、14名2023年“長樂區新時代好少年”、5戶書香人家,5名讀書明星,通過分享會、宣講、講座等活動形式,持續掀起見賢思齊、爭做先鋒的熱潮。
傳承“福”文化,提高幸福指數。“福”是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祈求和表現形式。2023年,長樂區委文明辦制作發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燈籠4500個、“福”字中國結500個以及1200副有“福”對聯、福字窗花等,編發宣傳彩信54萬條,定制“福文化”視頻彩鈴1萬名,在地鐵站口設置了5處“福椅”景觀小品,讓文明新風和全環境立德樹人融入群眾日常生活場景,讓群眾在“福”文化傳承中汲取精神力量。
長樂區文明講師團成員、區教師進修學校高級教師黃慧玲作宣講(供圖:長樂區教師進修學校)
文明實踐結出“幸福果”
冬日的暖陽下,一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講在首占陽光城翡麗灣庭院如火如荼開展著。聽眾們搬來小板凳,圍坐一圈認真聽講。以“小板凳”微課堂傳播“大學問”,這樣“接地氣”的志愿服務形式,受到了群眾的好評。
傳思想、學理論、種信仰、育新人,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任務。2023年,長樂區委文明辦開展了19場“新青年講新思想”線上學習宣講活動,同時,組織各級文明單位(校園)、各鄉鎮(街道)采取方言快板、微宣講等形式,把“理論語言”轉換為“群眾語言”,把新思想、新政策傳達到基層。
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就延伸到哪里;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就拓展到哪里——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文明進社區 溫暖千萬家”等陣地平臺,2023年長樂區累計開展文明禮儀、衛生環保、養老助老、文化講解、助學支教等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近2200場,服務群眾逾51萬人次。“周末益課堂”“樂齡學堂”項目,開展活動78場,累計服務群眾逾2372人次,進一步打通宣傳、教育、服務、引領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長樂區召開文明城市創建“抓整改、促提升”工作部署會(供圖:長樂區委文明辦)
文明創建點亮“幸福路”
文明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2023年以來,長樂區持續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明確目標、突出重點難點,在“嚴、實、細”上下功夫,先后部署開展了文明城市創建專項整治、“垃圾不落地·文明添福氣”、2023世界航海裝備大會市民素質提升、慶祝建縣1400年專項提升等創建活動,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常態長效,深入文明校園、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社區等開展調查研究30余次,找準精神文明建設的堵點難點、短板弱項,提升了生活環境的“顏值”和“安全值”,擦亮城市幸福底色,77萬長樂人民共赴文明之約、共建文明之城、共享文明之果。
同時,堅持專項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配合開展《福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執法檢查活動,完善《條例》落實措施。組織深入農貿市場、社區小區等地開展實地督查活動43次,發現并通報問題近700項,壓實責任抓常態長效,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力度、強度和身邊發生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真實變化。
一節節生動精彩的理論宣講深入人心,一場場便民為民的志愿服務傳遞溫暖,一個個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倡樹新風…2023年,長樂區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2024年,長樂區精神文明建設將繼續穩步向前,畫出幸福“同心圓”,跑出發展“加速度”,奏響文明“交響曲”。(長樂區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