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好的!你來就好!我就在這邊!”張文彬站在仙游縣紅十字會門外的院子中央,目光炯炯,聲音洪亮。電話那頭是一位84歲的老者,受宣傳感召,希望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愿者。1月11日一位慕名打來電話的老人,熱切期待和張文彬見面,同他喝喝茶、敘敘話。
此時冬陽乍暖,細碎的光芒正穿過院里古榕枝椏間的罅隙,搖搖晃晃地鋪灑開來。空氣中的寒意一點點散去。
莆田市紅十字生命接力志愿服務隊
好人故事傳萬里
上個月,省委宣傳部、省委文明辦等18部門公布全省學雷鋒志愿服務“五個最美”先進典型名單,張文彬榜上有名。說起獲評這件事,張文彬笑呵呵的。這份榮譽無疑是對他13年工作成果的肯定。
2010年加入仙游縣紅十字會以來,張文彬陸續創建莆田市紅十字生命接力志愿服務隊、仙游縣義工服務隊及楓亭等3個基層工作站;連續兩年組織實施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和福建省紅十字會志愿服務項目;組隊參加應急救護大賽、生命接力“云動會”等,均取得優異成績;指導團隊時刻關注前沿動態,推進持證應急救護員培訓、救護知識普及培訓等各項任務…………
張文彬不僅是各類志愿組織和活動的發起人、創辦者、組織者,更是志愿服務精神身先士卒的踐行者,曾連續三年被評為福建省人體器官捐獻優秀協調員。2021年2月,國家衛健委、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聯合授予張文彬“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
當被問及堅持這份工作十余載的動力之源,張文彬沒有過多華麗的言語,唯“情懷”二字以蔽之。“這份工作需要有人去做好。”緊接著他又補充道,“盡力做出一點成就,才算對得起黨的信任和培養嘛!”
左2為張文彬(莆田市紅十字會 供圖)
守護那點滴微光
“三救三獻”是紅十字會的核心工作,具有強度高、風險大、任務重等特點。它向上承托起生命的重擔,向下播撒仁愛的種子;但在社會上,保守固化的傳統觀念、知識盲區等多重施壓,普通民眾往往對“三獻”畏懼、卻步甚至“污名化”。其中,人體器官捐獻相關知識的普及尤為任重道遠。雖然促成捐獻、延續生命意義非凡,但“實際接力”困難重重。
面對這一困境,張文彬決心作出自己的努力。他帶領隊伍在實踐中整合出一套方案,以項目運營、團隊建設、項目實施成效、社會影響四個板塊的建設為抓手,通過將志愿服務活動體系化、規范化,從而實現器官捐獻知識普及更廣的覆蓋率。
行動上,他們深入各大高校、二甲以上醫院、敬老院等公共場所舉辦宣講會、公益晚會、開展便民服務活動;與團委、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協同聯動,通力合作,高效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遠赴山東、河北、山西等地進行經驗交流,不斷優化工作。
宣講上,張文彬及其團隊創造性地融入莆仙特色文化元素,用莆仙戲、喊贊句等本地人民耳熟能詳的形式,持續拓寬宣傳渠道。2023年11月8日,“點亮生命·大愛傳承”志愿服務項目在“莆陽志愿紅 共創文明城”2023年莆田市第一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決賽暨禮贊建市40周年文明風采展示活動中表現出色,榮獲金獎。
各級權威機構、主流媒體為張文彬團隊進行報道共計60余次。去年6月,福建省紅十字會紅博云運營團隊以“記錄成炬微光,致敬星火力量”為題作采訪報道。
凡人有不凡大愛
張文彬是1965年生人。與多數同輩人一樣,他們選擇將青春奉獻故土,半生耕耘于家鄉。
提起家庭,張文彬無奈地笑笑,嘴角掛著一絲苦澀。他深知自己常年為了志愿服務事業奔忙在外,“很少著家”,家人既支持他為事業奉獻,又總忍不住心疼嗔怪,最終,對彼此的愛只好藏進心照不宣的沉默里。
談到個人生活,張文彬顯得有些局促;可說起事業,他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徹底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
“接力”和“延續”兩個詞,張文彬常掛在嘴邊。于他而言,這既是他在工作中追求的目標,又支撐起他行動的信念。因此,為促成“三獻”,他更不辭辛苦,奔走千里,跟隨專業醫療團隊趕赴河北、蘇州等地,親自守護每一例器官移植手術的成功,親眼見證他心之所念的“生命接力”。
張文彬是個情感細膩之人。他總會不時地懷想,每一名捐獻者及其親屬的形象,深深鐫刻在他的腦海里,張文彬稱他們為“平民英雄”。說起那個因車禍故去的19歲“外賣小哥”陳鵬,張文彬雙手置膝,面色凝重,發出無限感慨,“他那么年輕就走了,但他(捐獻的器官)救活了七個人!”陳鵬生前所屬公司不愿意支付賠償,張文彬團隊不僅幫助其家人尋求法律援助,直到不久前勝訴,持續時間近三年。“對捐獻者家屬的物質、精神關懷都必須到位,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
現實中,張文彬來回奔波,步履匆匆;思維上,他亦緊跟時代,不落潮流。只見他熟練地打開“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公眾號,向我們展示他的注冊電子卡,“很方便嘛對吧!大家線上就能登記,有這個意愿也是一種進步!”
宣傳不可能立竿見影,他善于適當化用戲劇、歌舞等藝術元素,巧妙地加入宣傳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增進情感鏈接,知識和理念才能如春風入幕,最終促成人們觀念的轉變。由他牽頭組織專業人員完成的原創公益歌曲《生命的接力》,得到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肯定,并在全國推廣。至今,該曲目的傳唱度仍在攀升,一度有主流媒體想向他購買歌曲版權。說到這里,他興沖沖地從口袋里摸出眼鏡戴上,飛快地翻找手機信息,“給你們聽聽,真的蠻不錯的。”伴隨著女聲輕柔的吟唱,一幀幀以人為主體的鏡頭,定格之處,飽含深情。
“涵蓋老中青,人人都給力。”提及自己的“戰友”們,張文彬自豪之情洋溢。并肩作戰的隊員們、省、市紅十字會的義工、開展活動結識的社會各界人士,“我們幫他們,他們也幫我們。這么多大型的志愿活動,沒有他們,哪里撐得起來哦!”
他對年輕人寄予厚望。“仙游二中代表隊,由青年教師組成——莆田市第一屆應急救援大賽獲一等獎,了不起!”他豎起大拇指,“何娜、程紅起、李志偉、侯顯成……都是我們隊的后備骨干力量!以后肯定把工作做得比我這老頭子要好!”
手捧春泥又護花
在張文彬團隊日復一日的倡導和推動下,網上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人數新增了8000多人;先后協調推動十數人捐獻器官,幫助72人獲得新生;仙游縣無償獻血指標完成率連續6年排名全市第一;目前,全縣共有基層紅十字會13個,在冊成人會員294名、青少年會員1425名。
《生命的接力》旋律悠揚,回聲流淌。正如歌詞所贊頌的那樣,“平民義舉鑄就不朽豐碑,大愛無言贏得感恩無限。”
器官捐獻志愿者們大愛無私,正如溫柔弦音,永遠流傳于世間。而在捐獻者義舉的背后,張文彬和他身后的志愿者隊伍正用踏實的行動,為今世與往生架起橋梁,更書寫了最真誠的釋義:愛使得生命永續,萬象永恒。(莆田市委文明辦 莆田晚報 王祺嫻 鄭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