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單元,卻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路燈亮不亮,電梯穩不穩,家里有事找誰,鄰里糾紛咋辦……面對千頭萬緒的民生小事,永泰用“繡花針”穿起了基層治理的千條線,在精準服務中有效激活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發揮能人力量 激發基層活力
“我的車又被堵得出不去了!”前陣子,家住樟城鎮北門社區安福小區的業主老董滿臉愁容。他家車庫門口的停車位劃線不夠規范,導致他的車經常無法正常出入,給他的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老董多次向小區物業反映,最終都無功而返。他又找到社區黨委,希望社區能出面協調解決,但經過前期多次調解,雙方都不愿讓步,矛盾有進一步激化的可能。
面對這一不穩定因素,社區黨委立即向退休法官林金梅尋求幫助。作為社區特邀的“金牌調解員”,林金梅詳細了解情況后,運用豐富的法律知識和調解經驗,從雙方角度和利益出發,進行耐心勸導,僅用一個小時,雙方就達成和解,物業取消了不規范的劃線,老董臉上也有了笑容。
在永泰,越來越多的小區“能人”活躍在社區、小區工作中,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注入活力。據介紹,永泰深入實施“萬名干部下基層”行動,鼓勵黨員干部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積極投身基層治理工作,引導3088名在職黨員到居(租)住小區參與志愿服務,帶頭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紅色樓道長,牽頭成立21支“能人服務隊”、組建10個離退休老黨員黨建工作室、選配676名紅色樓道長、培育109名黨員治理骨干,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
織密治理網格 居民幸福滿格
隨著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廣場舞在葛嶺鎮方廣社區的各個角落“遍地開花”,由此產生的音量過大、持續時間過久等噪聲擾民問題時有發生。“我被舞蹈音樂吵得一到傍晚就開始頭疼,多次溝通也沒有解決。”黃依姆一家深受其擾。很快,有類似情況的居民陸續在小區網格微信群反映該問題,引起了小區紅色網格員謝海珊的重視。
謝海珊放棄晚上休息時間,通過連續幾天的實地走訪后,將情況反饋至社區,并邀請縣環保部門、鎮黨委、派出所、社區、物業、居民代表、廣場舞負責人等協調解決這一問題。經過她悉心溝通、闡明利弊,并協調物業提供一塊不影響居民休息的場地供廣場舞群眾使用,最終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社區連著千家萬戶,居民矛盾糾紛千頭萬緒,針對此,永泰積極建強小區、網格黨組織,推動全縣136個機關企事業單位與714個網格黨組織結對共建,在網格微信群共收集社情民意112條,解決網格熱點難點問題93件,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
聚焦急難愁盼 共享黨建資源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每到下午放學后,一陣陣稚嫩清脆的讀書聲就從樟城鎮南門社區黨群服務站的“四點半課堂”傳出來。
課堂上,永泰縣黨史方志室、科協等單位黨組織的黨員志愿者帶著孩子們一起讀經誦典,他們鼓勵孩子們主動分享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營造了濃濃的書香氛圍。
孩子放學后無人看管,是許多上班族家庭面臨的難題。據南門社區黨委書記張水如介紹,針對這一問題,社區充分利用黨群服務站資源,瞄準群眾需求,豐富服務內容,開設了“四點半課堂”,引導專業機構、共建單位、志愿者等群體各施所長,豐富小朋友們的課余生活,守護孩子成長。
“‘四點半課堂’辦得太好了!以前家里的娃下午放學后不知道去哪,‘四點半課堂’很好地為我們填補了這兩個小時的‘真空’。”在南門社區附近工作的陳女士說。
過去一年,永泰縣牢牢把握為民服務主線,以“四規范五優化”目標推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功能建設,擴大“一老一幼”服務覆蓋面,推動32件民生類高頻事項下放中心。同時積極整合小區架空層、閑置房屋、便民服務點等活動場所,構建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治理工作新格局。(永泰縣委文明辦 福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