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咚咚咚……”在南平市峽陽中心小學每周二課后服務時間就能聽到鏗鏘激越的鼓點,學校操場上,孩子們手持扁鼓,身穿紅色軍士服,頭戴黃色頭巾,一邊邁著矯健的步伐,不斷變換隊形,一邊揮動彩旗,場面威武豪邁、氣勢恢宏。
學生學習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峽陽戰勝鼓 延平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孩子們敲擊的這套鼓點名叫峽陽戰勝鼓,是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峽陽戰勝鼓進校園是延平區推動朱子文化和鄉土文化進校園成果的一個縮影。據悉,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延平區教育局以“推動朱子文化和鄉土文化進校園”作為開展主題教育的著力點和發力點,推動主題教育更加多樣、更接地氣、更具實效。
朱子文化進校園實現全覆蓋
開展朱子敬師禮系列活動 延平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延平區教育局高度重視朱子文化進校園工作,著重推進朱子敬師禮進校園等活動,先后印發了《朱子文化和鄉土文化進校園實施方案》《關于開展朱子敬師禮進校園全覆蓋的通知》等指導文件,指導各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提升學生尊師重教意識,落實尊師敬教行動,促進朱子文化在校園的傳承發展。
延平區新城實驗中學通過表彰尊師敬教模范生、在課后延時服務中開展朱子禮儀課程等方式,增進師生情感,促進學生尊師敬教;延平區第三實驗幼兒園開展“朱子文化伴成長 儒風雅韻伴童年”小小朱子宣講活動,邀請家長、學生共同參與,學習好家風、好家教,學禮儀、誦經典,共同傳承朱子文化;南平第二實驗小學創立獨具特色的“國風社團”,通過誦讀朱子經典、演繹朱子故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學校開展講朱子故事比賽56場次,舉行朱子敬師禮62場次。一項項活動的開展和蘊含朱子文化元素的校園景觀的建成,讓朱子文化浸潤各個學校,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感悟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素養,營造師生和諧、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鄉土文化進校園成燎原之勢
聘請各類非遺傳承人等各類專家到校授課 延平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推動朱子文化進校園的同時,延平區教育局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將“非遺”等鄉土文化引入校園,出臺《延平區教育系統加快構建鄉土文化進校園工作機制實施意見》,要求學校結合實際,大力開展鄉土文化進校園活動,著力在教材建設、課程設置、專家聘請等多個方面入手,推進鄉土特色文化進校園工作,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水平。
鼓勵各校積極開發鄉土文化校本課程。目前,開發的校本課程有延平區的《四賢故里 百合之鄉》、揚真小學的《剪出七彩夢想——剪紙樣本教材》、紫云小學的《漫游方寸天地》、南山中心小學的《三個文化》、王臺中心小學的《走進綠色金庫》、峽陽中心小學的《文化名鎮 古韻峽陽》等鄉土文化讀本。教材的文體大多通俗易懂,內容深入淺出,故事簡明動聽、趣味橫生,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喜愛。
有關學校充分發揮各自學校傳統及當地“非遺”資源優勢,積極聘用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當地文化專家、民間藝人擔任鄉土文化進校園客座教授,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南平市樟湖中心小學聘請“延平十番”第三代非遺傳承人黃毓順在校園開設“十番音樂”工作室,向學生傳授“十番音樂”技藝。學校初步構建起朱子文化、太極文化、崇蛇文化、十番音樂相融合的“文武樟小”校園文化。南平市勝利小學特聘南平南詞省級非遺傳承人陳愛玉教授給學校南詞社團的孩子們上課。擁有200多年歷史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南詞,在勝利小學落地生花。
一系列舉措的實施讓更多的人領略到非遺文化、鄉土文化的魅力,也讓這些本土的非遺文化在校園“生根發芽”。(延平區教育局 延平區委文明辦 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葉民輝 王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