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場文化惠民演出,讓群眾在家門口樂享免費文化大餐;一處處智慧便捷的公共體育場館拔地而起,全民運動熱潮涌動;一座座福州古厝修繕后被活化利用,成為人們探尋閩都文化歷史的“路徑”……今年以來,福州市各類文體惠民項目的精準落地和文體惠民設施的日益優化,活化利用的古厝重新煥發新活力,讓市民幸福生活底色更足。
場場有好戲
文藝活動精彩紛呈
“荔枝,一物攪碎夢黃粱……”在三坊七巷市非遺展示館古厝戲臺,老戲迷林易賢津津有味地看著閩劇《荔枝換絳桃》經典選段。
“沒事的時候我就過來看戲,不花錢還都是名家表演,唱念做打和一顰一笑非常有韻味,太過癮了。”林易賢說,他是古厝戲臺的常客,經常來此和大家一起共賞公益演出——閩劇《招姐作新婦》、經典折子戲《珍珠塔贈塔》《林祥謙》、閩劇小調歌舞《牡丹亭》等輪番上演。
小舞臺,大視野。“閩江之心”百姓大舞臺文藝演出“舞力全開”;春節、元宵節、中秋節、國慶節等重大時間節點,主題鮮明、充滿正能量、接地氣的閩劇小戲、歌曲、表演等好戲連臺,更添佳節熱鬧氛圍;市圖書館全新打造“鄉村振興名師宣講”系列活動,緊扣熱點、干貨滿滿,每期觀眾達2000余人……福州市打造多點、高頻的文化場景,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據介紹,為滿足市民群眾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福州市依托文化惠民“七進”、非遺地方劇種公益性演出、周周有戲公益性低票價演出、百姓大舞臺、相約九日臺、古厝戲臺等載體,開展310多場惠民演出活動,服務群眾90余萬人次。
一塊大屏幕、一部放映機,一部免費的電影與群眾的一張張笑臉,勾勒出一幅熱鬧的生活圖景,點亮福州市民美好生活。
20日上午9點50分,福州大眾電影院早場公益電影放映如約而至。“電影票價動輒四五十元,還好有公益電影放映,今天看了《烽火汝城》,很不錯。”烏塔社區居民王依伯說。
“除了每日早場,周末還會增設一場公益電影。公益放映影片以紅色、正能量的國產影片為主,發揮電影宣傳、教育、鼓舞、引導的積極作用,增強公共文化服務影響力。”福州古厝集團負責人介紹,今年已累計放映近500場次公益電影,觀影人數達31581人次。
大眾電影院公益電影現已逐步成為廣大市民,特別是老年人、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下一步,我們將確保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在文化活動惠民和全民閱讀推廣等方面發力,讓文化發展紅利惠及更多人。”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說。
座座“新”古厝
傳承文脈綻放新韻
歷史文化遺產是前人智慧的積淀,是城市內涵和品質的重要標志。福州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存豐富。在城市建設發展中,福州注重保護城市歷史文脈,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作為閩都文化的重要載體,福州古厝不僅得到有效保護,還被合理地活化利用,既盤活了文化遺產,又留住了鄉愁記憶,成為群眾了解閩都文化的窗口。
位于煙臺山的樂群樓,是樂群路上最古老的洋房之一,經過活化利用,已經成為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大觀美術館。近日,“續·福厝——福州古建筑營造技藝名家展”在大觀美術館開展,吸引不少市民前來逛展。“每次有新展,我都會帶孩子來看,希望通過參觀讓孩子感受中華傳統藝術之美。”市民林女士說。
“古厝在修復中遵循‘修舊如舊’原則,市民可在參觀書畫、攝影、雕塑等藝術作品的同時,身臨其境感受古厝的古樸之美。”大觀美術館相關負責人說,國慶期間該館日均客流量超5000人。
堅持保用結合,將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持續開展系列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實踐,形成一批可復制、可借鑒的典型案例——
中平路53-59號,始建于民國,二至三層是磚木結構的“洋門臉”建筑,曾為商鋪、民居,現“變身”為包含咖啡廳及可容納120人辦公的復合型空間,成為網紅打卡地;
荔枝弄39號,原為林素園故居,現活化利用為大花貓劇本殺。昨日,來自廣東的游客王安在古厝里沉浸式體驗劇本殺,點贊街區的人文氛圍;
閩侯縣青口鎮莊頭村洋中厝4、4-1、4-5傳統風貌建筑打造成后福肉燕博物館,并和后福村提煉出的“和”“福”文化串在一起,打造以“和”為文化靈魂,以“福”為創建主線,具有后福村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亭臺樓閣今猶在,更喜氣質改。福州市多措并舉,深化古厝保護利用,推動實施“九個一批”保護利用活化一批古厝專項工作,今年完成古厝保護利用120余處,有效塑造特色風貌、切實改善人居環境,將文化遺產有機融入現代生活,實現永續傳承。
處處可運動
全民健身蔚然成風
郊野福道上,健身鍛煉的市民絡繹不絕;智慧公園里,晨跑的人群隨處可見……在福州,全民健身運動蔚然成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逐步完善,人們盡情享受體育惠民工程帶來的豐碩成果。
“以前經常為找場地發愁,現在家門口就有籃球場,太方便了!”上周末,家住倉山區橘園洲的市民黃先生約朋友在家附近打了場籃球,盡情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
這兩年,新建的社區籃球場等場地在福州遍地開花,而全新改造提升的福州智慧體育公園也讓市民盡享科學健身的樂趣。在倉山區長安山智慧體育公園,智能健身設施、籃球場、足球場、氣排球場等一應俱全,每天傍晚來此打卡運動的群眾絡繹不絕。“這里的運動器材既時尚又智能,只要天氣好,我都會來這健身。”附近居民陳依伯笑著說。
設施不斷完善,市民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得益于福州深入推進體育惠民工程。
近年來,福州積極推進體育惠民工程,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列入省、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充分利用公園、高架橋下等閑置空地,建設公共體育場地設施,不斷完善“15分鐘健身圈”,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截至目前,福州市共有體育場地27705個,場地面積2123.13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63平方米,體育場地數量居全省第一。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多措并舉建立具有福州特色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福州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福州以全民健身運動會為引領,大力發展群眾喜聞樂見及具有區域特色的項目,實施“體育+”發展戰略,打造龍舟、健步行、馬拉松、登山、自行車等品牌賽事。同時,持續發展壯大全民健身隊伍,健全全民健身組織網絡,推動形成全民健身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為民辦實事項目速覽
實施文體惠民工程
●新建或更新一批中小型體育場地(含智慧體育公園3個、健身路徑300條、籃球場35個、游泳池5個)
●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龍舟、健步行、越野、登山、籃球、足球等系列賽事)
●開展文化惠民“七進”、榕圖大講堂公益講座、非遺地方劇種公益性演出、周周有戲公益性低票價演出等惠民活動300場
●實施福州市大眾電影院免費電影文化惠民項目,放映電影469場
加強古厝保護利用
●完成古厝保護修繕項目15個和活化利用項目30個
●完成文物建筑修繕工程20個和活化利用示范項目10個(福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