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19日訊 鄉村振興,重在塑形,要在鑄魂,為充分發揮農村精神文明在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等方面的獨特作用,松溪縣堅持把做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落腳點,從精神引領、夯實陣地、做實服務、典型選樹等多方面發力,著力提升群眾文明素養和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走深走實。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幫助農民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松溪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入田間地頭、飛入尋常百姓家、融入群眾日常生活,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增進農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以陣地建設夯實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堅持把陣地建設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開展的基礎性保障,策劃推出12項具體實踐內容及系列“文明實踐+”活動,培育一批小而精的志愿服務品牌,打造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所和1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每個示范所、站至少擁有1個以上文明實踐特色品牌。統籌利用村鎮法治文化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松溪講習班、農家書屋等公共服務設施開展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文化惠民、科技普法等系列活動共計2000余次。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通過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等宣傳媒介,大力宣傳黨的創新理論、惠民政策、本土產業發展、紅色旅游等,發布信息800余條,打通信息宣傳“最后一公里”。
以志愿服務助力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按照“總隊+分隊”模式,招募組建縣級志愿服務隊28支,鄉級志愿服務隊9支,村級志愿服務隊120支,從理論宣講、環境整治、法律服務、鄉風文明、醫療衛生、科技科普等多方面開展志愿服務。同時積極開展獨具特色、群眾滿意的志愿服務項目,做到年度有計劃、每月有安排,通過線上線下“點單-派單-接單”模式,完成人居環境整治、健康義診、移風易俗宣傳等志愿服務項目1600余次。
以典型選樹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積極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庭院”“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好鄰居”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挖掘群眾身邊“看得見、學得到、評得上”的先進人物,通過持續講好感人故事,廣泛選樹先進典型,引導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尚,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建設好家庭,形成良好社會風尚,并借助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宣傳,進一步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以“黨建+文明”機制倡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深化黨建引領,構建“黨建+文明”創建工作機制,將黨建與創建工作的有機融合,在文明村鎮賽道上跑出“加速度”,讓百姓成為鄉村基層治理“主角”,不斷激發群眾自我管理主體意識,培育良好民風、家風、鄉風。積極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工作,以鄉村治理為抓手,由“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巧用“積分制”,發揮“小積分,大促進”的正向帶動作用,以戶為單位,按照一戶一檔建立積分臺賬,積分可在村鎮積分超市換取物質獎勵,充分激發廣大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通過“小積分”“積”出基層治理“大合力”,推動黨群齊心參與基層治理再上新臺階。
以移風易俗弘揚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文明推進,樹立良好風尚。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和監督委員會,倡導、監督喜事新辦喪事從簡,推動移風易俗改革,破除封建迷信。示范引領,涵養時代新風。總結挖掘先進典型,對他們的事跡進行廣泛宣傳,發揮道德模范的引領作用,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身邊群眾。完善措施,注重長效機制。建立健全監督執行和激勵機制,實現群眾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確保公平公正,確保移風易俗、婚葬新風的經常化、長效化。
下一步,松溪縣將繼續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將鄉風文明建設、文明實踐、村鎮創建貫穿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讓村民主動參與到文明建設中去,努力營造健康文明鄉風。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以更高的標準,更快的步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松溪縣委文明辦 葉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