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眼皆美景,抬頭見文明。近年來,惠安縣大力傳承弘揚“惠女精神”,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創新鄉村治理、推進鄉風文明,探索出一條具有惠安特色的鄉風文明建設新路徑,讓文明之花綻放在鄉野田間,為鄉村振興“增色添彩”。
惠安縣東嶺鎮湖埭頭村千米渡槽風光如畫( 陳劍 攝)
擦亮文明底色 秀美鄉村景如畫
農村人居環境的好壞是衡量鄉風文明的重要依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
在惠安縣東嶺鎮湖埭頭村,一幅村美景美人美的幸福畫卷正徐徐鋪展。村民老辛時不時要在蔗潭溪休閑漫道走上一走。這條漫道全長1.2公里,中間鋪設鵝卵石,兩邊鋪設廣場磚并配種鮮花綠植,是村民休閑康養的好去處。
離漫道盡頭200米遠,湖埭頭村印石口袋公園更是一片綠意盎然。這里配置健身器材、休閑石桌椅等,分塊種植多樣綠植,宣傳欄營造鄉風文明氛圍,功能分布齊全又合理,為村民打造出一片集休閑、娛樂、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休憩空間。
“印石口袋公園位于高速橋下,過去這里雞鴨舍私搭亂蓋成群,草灰枯枝堆疊如山,建筑垃圾隨處可見,我們多次集中整治,數日又‘回潮’,效果甚微。周邊居住的村民苦不堪言,村干部更是焦急不已,幾經深入思考,決定把這里整治修建成口袋公園。”湖埭頭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辛金春說道,如今美麗的口袋公園贏得村民諸多贊譽。村里還充分發揮網格治理機制優勢,配備專職網格員,深入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協調推進各網格環境整治橫到邊、縱到底,不留死角。
提升村莊品質,改善人居環境。近年來,惠安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推進“五個美麗”建設,即美麗鄉村庭院、美麗鄉村微景觀、美麗鄉村小公園、美麗田園、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先后投入10億元,實施污水、垃圾處理一體化工程,通過改造、完善、提升,實現農村公交、供水供電、污水和垃圾處理“四個一體化”,打造了一批小而優、小而精的鄉村美景,并充分挖掘、提煉閩南建筑風格特色和惠安傳統文化元素,大力整治裸房,美化村莊容顏。創新將鄉村治理“積分制”推廣運用到農村“雞鴨舍專項整治行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農村建設品質提升各項重點工作,實現鄉村景美宜居的“顏值”與精神文明建設的“氣質”雙提升。
提升文明成色 崇德向善揚新風
位于涂寨鎮的盧氏家風家訓館古色古香、典雅美觀,近年來日益成為傳唱中華好家風、涵養社會風尚、倡導社會文明的一個有效平臺。該館以“傳承清廉家風、弘揚耕讀文化”為主題,依托盧氏祠堂設置,館內布置廉政文化建設內容以及盧氏先賢盧琦、盧瞻等名人家風家訓故事,目前已獲評惠安縣青少年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基地、惠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惠安縣教育局薯香學堂等榮譽稱號。
家風家訓館授課現場
“古之家風有‘五?!说隆?,在盧氏家風家訓館,我們亦能從身邊先賢家風故事中感悟到良好家風的傳承。”涂寨鎮中心小學老師許秋霞介紹,比如盧氏家風家訓之“勤學好讀、急公好義”,體現的就是盧瞻的故事。盧瞻自幼篤志力學、博覽群書,詩名播于遠近,宋時中進士,其體恤百姓、大興教化等施政理念深受賞識。
一個個良好的家風家訓故事在潛移默化中滋潤人的心靈、塑造人的品格。近年來,惠安注重傳家訓揚家風,通過建設“惠風”傳統家訓展示館、張岳家廟等8個傳承基地,組建家庭教育講師團等,深入開展“家+文化”、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等活動150余場次,探索推行“家風貸”特色做法,廣泛宣傳家風家教好做法、好經驗,讓良好家風春風化雨。
惠安縣“一鎮一孝廉·走進廉隅世家”活動在凈峰鎮張岳家廟舉行。鄭詩怡 攝
同時,注重典型示范引領,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人物、“好媳婦、好婆媳、好妯娌”等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活動,深化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創建,精心打造“惠安好人”主題展館,常態化開展“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講、巡演活動,持續完善禮遇幫扶道德模范常態長效機制,助推崇德向善蔚然成風。
其中,今年舉辦的致敬道德模范·禮贊身邊好人宣講活動中,不離不棄照顧尿毒癥丈夫13年的惠安縣道德模范莊小虹,行善30多年的泉州市道德模范林聞綠,堅守公路養護一線35年的惠安縣道德模范許翠蓉和勇救落水女孩的“中國好人”、“福建好人”、惠安縣道德模范高威等,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生動故事深深感染了現場的聽眾,進一步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
彰顯文明本色 豐富活動潤民心
音樂快板《文明公約》、孝老敬親小品《紅圍巾》、雙人合唱《領航》、小組唱《文明在哪里》……日前,在2023年惠安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暨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文藝會演現場,一個個主題鮮明的文藝節目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播撒文明風尚的種子,激發村民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積極性。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惠安縣創城成果展和創城應知應會知識宣傳、移風易俗、掃黃打非、文物保護、非遺保護、普法教育、反電詐知識等咨詢服務活動,進一步培育良好社會道德新文明新風尚。
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近年來,惠安廣泛開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網等活動,倡導干部群眾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奉獻社會,以文明創建塑造文明鄉風。堅持寓教于演,策劃開展惠女文化節、“厝邊的藝術”、公益電影免費展映、“村BA”等“惠民惠安”群眾性文體活動1000多場,創作《頌歌獻給黨的二十大》《爭為先 一起拼》《惠女頌》《一箱石頭》等系列文藝作品,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惠安縣舉辦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主題活動。圖為小組唱《文明在哪里》演出畫面。張錦宣 攝
聚焦群眾需求,惠安還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作用,扎實開展一系列理論宣講、志愿服務等活動,以文明實踐引領文明鄉風。
“目前,惠安已建成縣、鎮、村、點四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網絡,打造田間、漁船、厝邊、學校、戲臺等特色‘微宣講’點位291個,廣泛開展理論周周講活動?!被莅部h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針對志愿服務,惠安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惠平臺”,積極打造陳欠水“扶貧助弱”青年志愿服務、“大愛清塵·塵肺病救助”“大愛惠安”“惠鄰里”等品牌志愿服務項目,廣泛收集群眾“微心愿”,組織發動1171個志愿服務團隊、15萬余名志愿者,為群眾提供理論政策宣講、重點人群關心關愛、農業科技、民生服務、環境衛生清理等各類志愿服務項目10860個,服務10萬余人次,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惠安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