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書香能致遠,文脈千秋薪火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自古提倡閱讀,講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國人民自信自強的品格。”建構書香社會,既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更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毋庸置疑,一個充滿“書香氣”的社會,必定是生機勃勃、崇德向善的文明社會。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和書香社會建設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推動下,全民閱讀工作全面深入,建設書香社會被納入“十四五”規劃穩步推動實施。
養成“悅”讀風尚,須先有“硬”建設。要順應當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持續加大對全民閱讀和公共文化服務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完善圖書館、農家書屋、公益書吧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碎片化”“慢生活”閱讀需求,在改善閱讀場所上真投入,通過“茶+閱讀”“咖啡+閱讀”“民宿+閱讀”等形式,開辟更多公共閱讀空間,加快構建城市“10分鐘閱讀圈”。同時,要充分保障特殊人群的閱讀權益,推進出版精品盲人讀物、少數民族讀物,開發智能聽書機等設備;加快推動數字閱讀發展,通過資源整合、互聯,不斷豐富閱讀資源,讓閱讀服務多樣化。總而言之,要通過“硬”投入、“硬”提升,為群眾創造處處可讀、時時可讀、人人可讀的條件。
養成“悅”讀風尚,必重在“軟”提升。“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閱讀不僅能夠增長知識,更能夠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全民閱讀貴在全民參與,要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上出新招、奇招。如,各地可通過開展讀書節、讀書月、讀書季等活動,打響書香品牌;通過開展舉辦創作競賽、朗誦競賽、打卡競賽等相關讀書活動,以“競”促讀,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通過開辦高品質的讀書沙龍、閱讀分享、故事會等活動,在全社會大力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引領帶動豐富地方文化生活,讓閱讀成為自覺行動、成為新風尚。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建構書香社會不僅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深得人心的民生工程。唯有凝聚政府、社會、家庭等各方合力,形成全社會倡導、支持、鼓勵閱讀的良好氛圍,才能真正推動全民閱讀蔚然成風,構建起書香四溢的良善社會。(南平市委文明辦 吳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