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小小愛心扶手,架起黨群“連心橋”。記者 王世偉 攝
“有了這個扶手,上坡下坡扶一把,不怕摔跤!”“這個便民椅也不錯,走累了能坐下來歇歇,實在方便!”……最近,思明區開元街道育青路17-23號的老舊小區有了新變化,讓居民贊不絕口。
育青路17-23號小區位于坑內社區,這里地勢高、坡度陡,100多級臺階是小區56戶居民出門的必經之路。而小區里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20多人,上下臺階很吃力。
“社區網格員在上門入戶、走街串巷的時候經常聽到居民說,爬這個臺階太累了,要是能裝個扶手該有多好?!笨觾壬鐓^黨委副書記黃麗卿說。對此,社區黨委結合小區周邊環境和居民訴求,提出了加裝扶手的方案。
開元街道“近鄰開元黨建共同體”的成員單位北京建工集團(廈門建設有限公司)黨支部第一時間認領了這一愛心項目。很快,118級石階裝上了新扶手,平臺處還多了3張便民椅,方便老人中途休息。
一道小小愛心扶手,一把小小的便民椅,讓小區老年居民上下臺階有了“借力”之處,讓居民體驗“歇一腳”的幸福。事情雖小,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惠民項目,在改善老舊小區居民出行條件的同時架起了黨群“連心橋”。
而這樣的“暖心小事”在開元街道還有不少:虎溪社區部分老舊小區墻體斑駁不堪,愛心企業廈門友朋四方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黨支部認領項目,為社區提供改造提升幫助;廈門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主動認領美仁社區“文化墻”項目,為破損老墻換上“新衣”;廈門市偉屹投資集團黨支部認領希望社區公共晾曬區項目,幫助社區設置公共晾曬區,引導居民自覺文明晾曬……在今年6月30日“近鄰開元黨建共同體”的成立儀式上,11個惠及民生的愛心認領項目就被愛心企業黨組織一對一認領,暖心的“微提升”在群眾房前屋后落地開花。
而這正是思明區不斷強化近鄰黨建,優治理提效能的一個生動縮影。一方面,街道、社區深入一線、傾聽民聲摸清群眾需求,形成民生項目認領清單;另一方面,通過“近鄰黨建共同體”等黨建對接平臺,開展“點單”認領對接幫扶模式,切實推動資源對接和項目認領,聚合多元力量,共同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用“大黨建”激活“微治理”,鏈接更多資源融入小區治理,通過民生項目認領,把一件件民生“微實事”辦實辦好,讓群眾在“微改變”中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海西晨報記者 林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