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志愿服務網統計,全國目前有實名注冊志愿者2.34億,志愿服務隊伍135萬個,志愿服務項目1155萬個,志愿服務時長達532600萬小時,有記錄時間的人數8514萬。毫無疑問,我們是名副其實的“志愿大國”,但尚且不是“志愿強國”。時至今日,我們缺的不是志愿者,而是優秀的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服務項目。
“頭雁計劃”是做強志愿服務組織的關鍵。顧名思義,“頭雁計劃”就是要加強對志愿服務組織核心人物的挖掘、培育和選樹,通過增強組織者的領導力,進而增強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具體來說,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專項培訓、活動競賽等形式,為志愿者骨干“充電”賦能,培育一批業務素質高、帶動能力強、發揮作用好的專業化志愿者管理人才隊伍,提升志愿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水平。
“政策支撐”是做強志愿服務組織的基石。首先,要優化志愿服務組織登記準入機制,引導大量未登記的志愿服務組織到民政部門登記,實現規范化管理。其次,相關部門要注重對志愿服務組織的資源支持,在活動場地、活動資金、人才培養等方面提供配套保障。最后,各地還要制定完善獎勵激勵政策,定期對志愿服務組織及其志愿者展開評先評優,并讓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及志愿者“德者有德”,引導人們廣泛參與志愿服務,推動形成關心、支持和參與志愿服務的良好氛圍。
“行業自律”是做強志愿服務組織的前提。2017年8月22日,《志愿服務條例》正式公布,并就志愿服務組織的規范管理和活動開展進行了系統規定。志愿服務組織要自立自強,完善組織內部架構、增強組織造血功能,強化組織能力建設,不僅要成為志愿者的“娘家”,還要成為群眾的“驛站”。要緊緊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和群眾所需所盼,在促進服務落地上下功夫,務實解決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完成公益服務“最后一公里”的精準遞送。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志愿服務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志愿服務法規體系和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志愿精神在全社會得到大力弘揚。做好新時代志愿服務工作,務必完善志愿者組織體系,健全志愿者培訓制度,強化志愿者權益保障,持續推動志愿服務在專業化、規范化、制度化和常態化的道路上行穩致遠。(南平市委文明辦 吳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