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推進“有福之州·書香榕城”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近日出臺,提出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發展均衡、服務便捷、多元參與的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
《實施意見》明確了重點任務,包括持續完善現代公共閱讀體系;全力推動“福閱·書香八進”,即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家庭、進景區;全面打響“書香榕城”閱讀品牌,著力打造全市性閱讀活動,發布100個重點推薦書目,舉辦100場讀書分享會。
在全力推動“福閱·書香八進”中,按類別每年分別遴選3個“福閱·書香”典型,全年共遴選24個,突出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開展選樹閱讀典型活動,市、縣兩級打造15個重點閱讀品牌,每年推選“讀書明星”15人、“書香人家”10個,每年遴選5家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書店,發動100家文明單位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共同開展讀書活動。
“等閑田地多栽菊,是處人家愛讀書”。在北宋詩人龍昌期一首題為《福州》的詩中,依稀可見當時榕城人家處處可聞讀書聲的景象。作為有著2200年建城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素有“海濱鄒魯”之譽,自古以來文化昌盛、人才輩出,讀書之風世代相沿。
如今,閱讀習慣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個信息傳播追求“短平快”的短視頻時代,智能手機取代書籍,成為大多數人“愛不釋手”的身邊物,碎片化閱讀、滾屏式閱讀成了主流。你還保持閱讀習慣嗎?你每個月讀幾本書?這似乎成了許多人的錐心之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的賀信中強調:“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如何養成全民閱讀的濃厚氛圍?面對這一課題,福州新制定出臺了《推進“有福之州·書香榕城”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快打造集閱讀、休閑于一體的公共閱讀空間,廣泛開展基層主題閱讀活動,進一步打響“書香榕城”閱讀品牌,著力提升全域、全時、全場景的閱讀體驗,其要旨就在于:營造城市閱讀氛圍,讓閱讀融入市民生活。
處處有書香 打造身邊的公共閱讀空間
11月的榕城,略有寒意,三坊七巷的熱度卻絲毫未減。坐落于三坊七巷的福州市圖書館分館,成了文化活動地標和熱門打卡地。
走進其中,映入眼簾的是排列整齊的圖書墻和高端大氣的閱覽區域,古色古香的裝飾與三坊七巷相得益彰,柔和的燈光平添了幾分暖意。家住附近的林女士帶著孩子,在這里享受閱讀時光,“在三坊七巷這樣的景區里看書,鬧中取靜,體驗很獨特,這樣的閱讀空間我們都很喜歡。”
據福州市圖書館街區服務部主任蔡曉玲介紹,在三坊七巷里開辟分館是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景區的創新舉措之一。“分館內共有在架圖書2500冊,近1/3是三坊七巷等與福州相關的旅游和歷史書籍。我們希望來往的游客和市民在暢游三坊七巷時,也可以到三坊七巷圖書分館小憩,取一本書,讀三坊七巷的前世今生,品閩都兩千多年歷史文脈,收獲一次不錯的旅游體驗和閱讀體驗。”
除了圖書館,福州市還有多家實體書店搭建起全民閱讀的交流合作平臺,無用空間、大夢書屋等都致力于打造讀書推廣、文藝沙龍與美學生活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文書店。大夢書屋等書店經常舉辦名師講座、好書分享會、親子“悅”讀等精彩活動,打造了功能更加多樣的復合型閱讀空間,也為城市文化建設、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增添更加多元的色彩。
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根據《實施意見》,全力推動“福閱·書香八進”,即書香進機關、企業、農村、校園、社區、軍營、家庭和景區。其中書香進景區作為福州特色,將推動全市公共圖書館與社會力量探索合作,在景區、歷史文化街區、公園等建設新型閱讀空間、自助式圖書驛站,因地制宜打造集閱讀休閑、家庭親子、精品咖啡、輕食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推廣“大眾茶館”復合閱讀空間,讓群眾在公園等景區休閑的同時,也能找到一處安靜讀書的空間。
住在西湖附近永同昌公寓的林先生是個資深書迷。他告訴記者:“我平時愛讀書,也喜歡在西湖邊散步,經常會去逛西湖邊上的大夢書屋,看看有哪些新書面市。以后書香進景區,打造閱讀空間+大眾茶館,就可以一邊喝茶一邊看書,享受愜意的閱讀時光。一旦全市推廣開來,福州的整個閱讀氛圍就更濃厚了,我為這樣的創新之舉點贊。”
人人有書讀 打通閱讀服務“最后一公里”
利用轄區內的優質書店資源和基層公共文化中心,鼓樓區把書屋開到了群眾“家門口”。
去安泰新華圖書城看書,到福書軒參加文化活動,這是鼓樓區東街街道軍門社區居民林建的日常。“我們一家都非常喜歡閱讀,社區里有很多書店,步行幾分鐘就到,讀書非常方便。”
東街街道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針對不同受眾,他們還打造了不同的閱讀品牌和文化體驗:在安泰新華圖書城舉辦“少年講書人”活動,提升青少年兒童閱讀;在東街書院文化論壇舉辦講座,吸引青中年讀者;在福書軒面向大眾開展“福”文化活動。
這是鼓樓區扎實推進全民閱讀工程,持續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發力的成果。近年來,鼓樓區探索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家庭支持”的15分鐘閱讀圈模式,充分利用城市社區書房、文化館等文化設施,讓城市閱讀空間成為市民品味書香的樂園。
在鄉村,隨處可見的農家書屋也讓閱讀變得觸手可及。18日,閩侯白沙灣公益圖書館舉辦了成立12周年紀念活動。白沙灣公益圖書館位于閩侯白沙鎮,成立于2011年,是愛心人士林禮興生前自掏腰包在自家開辦的。他去世后,兒子林岳鏗繼續開辦這個圖書館。目前館內藏書3萬多冊,是閩侯藏書規模最大的農家書屋。館內藏書從果蔬種植到雞鴨養殖,從科普讀物到文學經典,品類豐富,應有盡有,周邊村民時常來此“充電”。
這是福州積極建設全民閱讀示范基地的縮影,目前福州市已建成2100多家農家書屋,實現全市所有行政村農家書屋100%全覆蓋。
各類基層閱讀設施的有效延伸,有力打通了閱讀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福州市已建成市圖書館、市少兒圖書館、各縣(市)區圖書館等14個公共圖書館,設置82臺“24小時自助圖書館”,社區閱讀室遍布全城,公共圖書館藏書超過1300萬冊,讀者可在圖書館中享受一卡通借通還、兩級資源共享的優質公共文化服務。
接下來,福州市還將在全市173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和 2670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閱覽室的基礎上,統籌指導各縣(市)區推進新建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并配置閱覽室,積極推進書香社區、書香農村建設,力爭實現“城區15分鐘,鄉村30分鐘公共閱讀圈”。
此外,福州不斷創新舉辦各類書香活動,構建便捷閱讀服務網絡。海峽讀者節讀者嘉年華、新華書展等活動熱度不減;福州閱讀聯盟成員單位發揮資源優勢,持續開展主題書展、流動書車、國學經典讀書會等閱讀活動;福州讀書月走入第18個年頭,“書香榕城”已成為體現福州文化品位、精神風貌的一個重要品牌……
根據《實施意見》,福州市還將繼續調動社會資源力量,組織豐富多彩的讀書分享活動,舉辦100場讀書分享會,開設“書香榕城”微信公眾號,加快“讀書分享會體系”建設,不斷豐富市民文化生活。
對于讀書分享會,年輕讀者小楊充滿期待。他說:“我喜歡讀書,也喜歡和人交流讀書心得。我在豆瓣網加入了不少同城讀書小組,但這些都是線上的,如果線下有讀書會,我通常會參加。我希望福州能多舉辦一些讀書分享會,大家一起交流,還能結識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這種氛圍非常美好。”
開門迎客來 書院文化擁抱普通大眾
書院是我國古代一種獨特的教育機構,福州古有“書院之城”美譽,其中“鰲峰”“鳳池”“正誼”“致用”為全省性的官辦書院,盛名遠揚,被稱為“清代福州四大書院”。歷久綿長的書院文化是福州寶貴的財富,福州市將積極扶持鰲峰書院等傳統書院發展壯大,把書院打造成文化傳承和展示的窗口、學術研討交流場所,成為令人向往的人文高地。
上周六,第四期東街書院文化講壇在正誼書院舉辦,福建師范大學閩臺區域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方寶川帶來《閩臺書院的親緣與文化》主題講座,和市民一問一答間,共赴一場書院文化之旅。
舉辦這樣的文化活動,已成為正誼書院的常態。福建省圖書館正誼書院秘書長陳婕介紹,正誼書院秉承正誼明道的精神,立足自身歷史文化優勢,形成了國學講堂、國學課堂、文化展堂、學禮堂、中華雅集、文化活動等6大精品版塊,開院至今,正誼書院已接待讀者30余萬人次,舉辦公益活動1000余場。
陳婕表示,未來正誼書院將深耕“圖書館+書院”模式,打造高端學術講壇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基地,以多元豐富的活動讓廣大市民了解國學、喜愛傳統文化,以開放合作的平臺搭建不同層次的文化溝通與交流。
根據《實施意見》,福州市將積極扶持傳統書院發展壯大,各縣(市)區至少打造1個書院文化品牌。發揮書院自身特色功能,開展國學經典教育、書畫與文學創作、中醫養生等文化活動,將書院打造成文化傳承和展示的人文高地,也讓古老書院重新煥發時代光華。
記者走訪正誼書院時,75歲“老書翁”李晉一正在聚精會神地聽講。他告訴記者,退休后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是圖書館的常客。“現在福州可以讀書的場所越來越多,我打算跟老朋友們去景區書吧邊喝茶邊看書,去書院里聽聽課,活到老,學到老嘛。”
《實施意見》布局未來,“福閱·書香八進”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深度融合,2025年全市將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發展均衡、服務便捷、多元參與的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隨著一系列讀書分享會、選樹閱讀典型活動的舉辦,閱讀將融入市民生活,成為習慣,文化自信也將融入城市血脈,讓有福之州滿城氤氳書香。(福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