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農村地區,青年男女結婚彩禮攀比成風,以至于“天價”彩禮讓人叫苦不迭。而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新近流行新女婿替岳父岳母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不送彩禮送保障”來孝敬女方父母的做法,為農村婚俗帶來了一股“清風”。
此前,在相互攀比之下,彩禮“價格”越來越高,以至于形成“天價”彩禮,尤其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彩禮也水漲船高,家里越貧困的,越要天價彩禮。據悉,三明市大田的彩禮一度高達5-60萬元,低的也要3-40萬元。不僅彩禮翻了番,房子、汽車等也成了結婚標配,大量貧困家庭的婚齡青年找不到對象,或者為了娶媳婦弄得債臺高筑,因婚返貧現象比較普遍,給不少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
基于此,三明市婦聯緊緊圍繞農村基層移風易俗現狀及突出問題,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入戶走訪、摸排實情的基礎上,制定了“弘揚婚育文明新風、深化移風易俗”專項行動方案,對帶頭弘揚婚育新風、推進移風易俗的家庭典型創新推行“三個一”禮遇措施,即“一份婚育健康禮包、一份家庭關愛禮包、一份創業服務禮包”。結婚采取“不送彩禮送保障”的方式,即鼓勵女婿通過為岳父母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等方式來替代過去5-60萬元的彩禮,如此這般,既減輕了男方經濟壓力,也讓女方父母養老盡享實惠,更有保障。
現如今,“不送彩禮送保障”可圈可點,被越來越多的青年男女和家長所接受,并逐漸形成風尚。“不送彩禮送保障”不僅有助于破解農村老人的養老困境,也有助于為婚姻進入“松綁減負”。養老保險金由未來女婿支付,而且不是一次性支付,必須持之以恒,這樣更能顯示誠意。女方父母接受這種方式,客觀上為男方減負,規避了“天價”彩禮的不良習俗,有利于小家庭的建設,其中自有“義道”。當“不送彩禮送保障”蔚然成風,當婚姻進入的門檻降低,不論是男方家庭還是女方家庭都會從中受益;哪怕女方家庭還有兒子,婚姻進入門檻降低對他們來說,也是一件利好事兒。
風俗之事,本無定法。做的人多了,慢慢地也就形成了風俗。說到底,摒棄農村以“天價”彩禮為陋習的不良社會風氣,推進文明鄉風建設,要與當地鄉村振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文化傳統相適應,尊重當地民眾的傳統好習慣,充分考慮群眾習慣和接受程度,既不搞強迫命令,更不能搞“一刀切”。時代在變,除舊布新,遏制“天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關鍵是要把握好風俗背后的實質性意義,然后有人帶頭,有人推動,久而久之,風俗一經養成就會自然而然的因循下去,這便是“習慣成自然”罷了。(泉州文明網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