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為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各地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理念,優化城市空間結構,盤活資源、就近布局,積極打造各類文明創建主題“口袋公園”,讓“推窗可見綠、出門即入園”成為現實,提升了城市的顏值,
口袋公園依城市道路、商業街區或居住區而建,具有景觀賞識、游憩健身、文化展示等功能,并能彰顯城市風貌特色的小型開放綠地,是城鄉公園體系的重要組成、城市活力街區的重要內容,也是體現城市管理精細化、展現城市軟實力的重要窗口。
見縫插綠,扮靚城市小微空間。在打造“口袋公園”前,要做好前期調研,在充分了解該區域前期情況、考慮周邊市民需求的前提下,選擇合理位置,見縫插針,點亮城市綠色。要考慮到城市水土氣候,選擇栽種習性適宜、觀賞性強、存活率高的植物。充分利用原有條件,因地制宜進行改造,利用閑置土地、資源,做到“變廢為寶”,以“高性價比”打造口袋公園。
功能齊全,滿足市民多樣需求。充分考慮到老人、孩子及中青年等各年齡段市民需求,通過優生態、補功能、顯特色,因地制宜合理設置兒童游樂、運動健身、歷史文化、科學普及等各類設施。健全園內外安全隔離設施,以滿足周邊市民運動健身、休閑娛樂、文化科教等實際需求,同時要兼顧文化性、實用性、趣味性、安全性,切實為市民提供親近自然、健身游憩的好去處。
獨具特色,充分展現文化魅力。在學校周邊,可以為孩子們打造安全知識、科普常識小長廊,讓孩子們在課余生活也能學到各類知識。在社區周邊,可以打造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特色公園,通過文字雕刻、文字雕塑的形式,把家風家訓融入到場地之中,讓更多人感受到經典家訓的文化滋養,傳承淳樸向上的優良家風。以各地特色歷史文化,作為“口袋公園”的文化根基,融入內涵,為市民打造有故事的公園,有文化的綠地。
推動口袋公園建設,是一項實打實的民生工程,也是打造宜居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舉措。我們要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契機,著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讓口袋公園繡出城市的方寸之美,使城市變得更加和諧、綠色、宜居。(涵江區委文明辦 張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