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一座擁有濃郁“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光榮傳統的城市。歷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雙擁工作,齊心協力抓雙擁,組織機構、政策落實、運行機制、經費保障到位,宣傳廣泛深入,國防教育氛圍濃厚,擁軍工作扎實有效,擁政愛民成果顯著,開拓了雙擁工作新局面。
多點發力營造雙擁氛圍
連日來,縣人武部聯合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鄉鎮武裝部、退役軍人服務站,迎接2023年秋季退役軍人光榮返鄉。身披綬帶、佩戴紅花、手握鮮花的退役軍人與接站人員共同留影,見證新征程的開始。
縣人武部同時聯合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社會保障等部門,開展集中辦公,為返鄉退役軍人提供一站式服務,通過App線上申報審核與線下辦理核發相結合,完成退役軍人報到登記、“軍人退役一件事”系統辦理、政策宣導等工作,減少線下跑腿環節,最大限度方便退役軍人返鄉相關事項辦理。
安溪是全國一類革命老區縣,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中共安溪中心縣委舊址、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舊址、莫耶故居……成為歷史美好的見證。近年來,我縣牢固樹立“強縣富民不忘興軍強武”的理念,將雙擁工作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一體統籌、一并推進,邊探索、邊總結、邊提升,逐步形成一套銜接緊密、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雙擁工作體系。
同時,安溪縣把雙擁宣傳作為增強軍民國防意識、雙擁意識的重要手段,豐富宣傳載體、創新教育形式、突出典型帶動,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感染力、號召力的宣傳活動,讓關心國防、尊崇軍人成為全縣人民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把軍人軍屬、優撫對象的衣食住行、急難愁盼、創業發展等作為“關鍵大事”,進一步建立健全服務保障機制,不斷提升擁軍優屬質效。
“在休閑健身綠道原有的健身步道、觀景涼亭等園林景觀基礎上,建設雙擁文化園,融入雙擁文化元素。”縣雙擁辦負責人介紹,安溪還不斷創新形式和載體,豐富新時代雙擁文化內涵,“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雙擁氛圍更加濃厚,通過設立“雙擁文化園”標志牌、雙擁文化長廊、路燈雙擁標語等方式,集中展現十位英模事跡及雙擁工作情況,全方位展示我縣雙擁共建工作成果。
軍地共建服務茶鄉建設
“有了大家的幫助,生活好多了。”談起現在的生活,已經脫貧的王金火充滿感激。幾年前,王金火是“雙擁+扶貧”軍地攜手結對掛鉤貧困戶之一。泉州軍分區相關掛鉤領導曾多次前往他家,實地察看其住房保障、家庭收入、看病就醫等情況,與他深入溝通交流,制定貧困戶“一戶一冊”“一戶一案”掛鉤幫扶方案。在泉州軍分區的幫助下,他實現了脫貧致富。
“雨很大,請大家盡量避免外出或停留在危險區域。”今年第11號臺風“海葵”來勢洶洶,退役軍人許先生組織戰友,迅速奔赴防抗臺風一線,協助轉移易受災的群眾,耐心安撫他們的情緒,并通過入戶宣傳等形式通報抗臺防汛最新動態,提高居民群眾安全防范意識,拉緊防臺“警戒線”。
軍地雙方密切協作、共同努力,著力推動國防建設和經濟的良性互動、同步發展,為“大美安溪”建設積聚強大動力。近年來,縣人武部、消防大隊、武警部隊、退役軍人事務局等單位,繼承和發揚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積極參與助學、慈善募捐、無償獻血、義務植樹、學生軍訓等公益活動,爭當人民群眾的勤務員,為改善民生傾情盡力,在抗擊自然災害、搶險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近五年來,我縣民兵應急隊伍參加抗洪搶險等各類急難險重任務達3.6萬余人次。
去年,在福建省雙擁模范城(縣)命名暨雙擁模范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上,我縣再次被授予“省級雙擁模范縣”稱號,蟬聯省級雙擁模范縣“四連冠”。縣雙擁辦負責人表示,我縣將按照“新形勢下雙擁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的要求,以深化創建省級雙擁模范縣為契機,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雙擁優良傳統,健全擁軍服務體系,創新擁軍載體途徑,打造標準更高、特色更優、品牌更亮的雙擁工作“安溪樣板”。(安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黃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