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入的學習,往往體現在最生動的實踐中。在開展主題教育過程中,我們既要提升理論素養,也要大力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拜群眾為師,在一線磨煉,認真讀好基層這本厚重的“無字之書”。
基層是智慧的“富礦”,群眾是最好的老師。當年,谷文昌為了讓東山早日披上綠裝,常拜老農民和技術員為師,與他們一起反復摸索試驗,最終找到遍植木麻黃的“錦囊”。實踐證明,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和無窮智慧,最能幫助我們制定符合實際的政策措施、推動工作有效落實。如今,各級干部的工作條件已大大改善,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從“線下”拓展到“線上”。但“屏與屏”的互動終究替代不了“面對面”的交流,一線工作法永遠不會過時。“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唯有把辦公室“搬”到一線去,把會場“放”在干事創業的最前沿,深入基層聽民聲、察實情、集民智,才能收獲真知灼見,啟發工作思路,找到破解難題的實招妙招。
腳上“有土”,心中才“有譜”。下基層,關鍵得在“下”字上下功夫。不僅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各級干部要堅守為民初心,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心貼心”溝通,“實打實”幫忙,講“群眾話”、辦“大實事”,推動問題在一線發現、矛盾在一線化解、工作在一線落實。如此,方能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與支持。日前,漳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全市范圍開展“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活動,這是漳州市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和深化運用“四下基層”制度的重要載體。我們要扎實推進這項活動,撲下身子,放下架子,沉到一線,掏出自己的“心窩子”,打開群眾的“話匣子”,吸納基層的“金點子”,在傾聽群眾的所思所想中拓寬視野,在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中增加經驗,以實際行動檢驗研讀“無字之書”的成色與收獲。
讀了原著下基層,道路越走越寬敞;下了基層讀原著,道理越讀越通透。希望每位干部都能讀懂基層的“無字之書”,在火熱實踐中讀出“真理的味道”。(漳州文明網 躬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