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1月9日訊 近年來,石獅市聚焦市民群眾“愛面子、講排場”的舊風陋習,以“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神事不辦”為著力點和落腳點,策劃開展移風易俗和“嫁妝莫炫”“厚養薄葬”等十大文明新風行動,有效扭轉群眾思想觀念,樹立了社會文明新風尚。2020年以來,石獅市簡辦紅白喜事捐資公益資金超2億元,節約資金約3.6億元。
石獅市祥芝鎮赤湖村400余名村民積極參與紫湖非遺文化節環村健康徒步活動
以機制建設奠定協同發力“主基調”
石獅市切實加強頂層設計,通過項目化運作、精細化服務、多元化治理推進工作。建章立制方面,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檢查、年度績效評估、精神文明建設等考核內容,建立責任清單,切實強化“剛性約束”。組織架構方面,市一級成立以石獅市委書記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市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各鎮(街道)成立以黨委(黨工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的移風易俗工作專門機構;村級在紅白理事會等“四會”組織的基礎上設立移風易俗宣導隊,形成移風易俗監督員、網格員、宣傳員“三員”架構,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宣傳、勸導、督促。任務分工方面,每年出臺移風易俗專項工作方案或要點、實施“厚養薄葬”“莫炫嫁妝”等十大文明新風行動,細化分解各項工作任務目標,逐步逐項分解任務目標,著力打造鎮(街道)、市直單位“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新格局。
2018年10月29日,福建省石獅市在石獅市輕紡城舉行“移風易俗”集體婚禮,倡導文明新風
以專項治理匯聚文明新風“正能量”
抓喜事新辦。石獅市發揮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作用,切實搭建婚戀服務平臺,持續加強青年婚育觀教育;2018年以來,共舉辦集體文明婚禮3場次,創新性開展“婚禮+伏季休漁增殖放流”的公益性活動;石獅市青商會持續開展“莫炫嫁妝”“八點開席”主題活動,引導會員移風易俗捐贈公益,其女商部到目前已捐贈愛心圖書館10所、愛心科學實驗室2所。
抓文明治喪。向社會公開發布《關于全市范圍內推行文明辦喪的通告》,從2015年推行的“全市范圍內遺體停放、辦喪時間嚴格控制在5天以內”到2020年的“全市殯期一律控制在3天以內”,又一次實現質的飛躍。對于查實超期辦喪等問題,由相關部門進行責任倒查,凡涉及公職人員“配合”造假、或不遵守相關規定的,一律移送紀檢機關處理。
抓民間信俗活動規范。引導各村(社區)簡辦或不辦“普渡”“佛生日”等活動,如祥芝鎮赤湖村400余名村民積極參與紫湖非遺文化節環村健康徒步活動,宣傳全民健身運動,弘揚新風尚。
抓村規民約。以各村(社區)實際為基礎,石獅市自2018年以來共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修訂工作3輪,將紅白事操辦條款細化、量化、標準化,并將“殯期控制在3天以內”等新要求和各村(社區)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可推廣、可持續的好經驗好做法等內容充實其中,確保務實、務細、可操作。
石獅市青商會“嫁妝莫炫 婚姻無價”文藝匯演
以典型示范奏響移風易俗“主旋律”
強化關鍵群體自律先行,一手抓“關鍵少數”,一手抓典型示范。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遵守所在地的村規民約情況列入人大代表述職和政協委員履職積分管理辦法,引導黨員干部、企業家及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自覺踐行移風易俗。依托市融媒體中心、石獅日報等媒體策劃推出“鄉風文明 移風易俗”等專題專欄,在石獅文明網、“文明石獅”公眾號等線上媒體開展專版專頁,近三年來共報道“蚶江鎮洪窟村鄉賢洪祥劇簡辦其母壽宴,捐資1070萬成立瑞祥家族基金會,助力公益事業”等典型事跡超1600多篇。切實激發社會“活因子”,推動新時代移風易俗與社會組織同頻共振,如,市總商會、紡織服裝產業聯盟、青商會等社會組織將移風易俗工作融入協會、行業自律規范,引導行業會員、成員簡辦紅白事。
石獅市寶蓋鎮鄭厝村村民簡辦紅白事,將節省的錢捐給老人食堂
以鄉風建設打造基層治理“新格局”
聚焦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切實推動鄉風文明建設,以鄉風文明建設服務基層治理。
以“文明分”引領文明風。2023年以來,在借鑒寶蓋鎮“鄉風文明”積分制的基礎上,全域試行“文明實踐”積分制。依托“i石獅”智慧平臺建設“文明實踐”積分系統,將“婚事簡辦”“喜事不辦”“不分口灶”“按期治喪”等移風易俗內容納入實施細則,將各類文明新風行為表現量化為積分,市民群眾通過踐行相應的移風易俗行為即可獲得相應“文明實踐”積分,所獲積分可按照“10分折抵1元”直接到所屬村(社區)指定商家兌換商品或服務。截至目前,全市認證市民63414人,累計積分近830萬分,定點商家189家。
以“志愿風”引導文明風。榮獲“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的靈秀鎮“百靈鳥”義警隊,下設先鋒黨員宣傳引導、快遞小哥巡防守護、愛心家長安全護苗、熱心樓長治安聯防等9支分隊2500余人,依靠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以“陣地化”引路文明風。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為依托,一批鄉風文明示范陣地不斷涌現,以前星星點點的“盆景”正形成連綿成片的“風景”。例如,大侖社區、湖西村、東埔三村等建成標準化“家宴中心”,為村民免費提供宴席場地,有效控制辦宴規模,切實減輕村民經濟負擔。再如,新湖社區、坑東村、金埭村等村(社區)群眾自覺簡辦紅白事,將節省下來的資金開辦老人免費食堂、愛心養老院等。(石獅市委文明辦高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