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人氣旺。(主辦方供圖)
精彩文藝匯演。(主辦方供圖)
文藝匯演傳新風、有獎問答掀熱潮、文明集市聚人氣……日前,2023年廈門市“與文明同行”系列活動在同安區的首站活動來到美林街道四口圳社區,活動現場熱鬧非凡,不僅有精彩紛呈的演出,還有文明知識互動問答,豐富多樣的志愿服務,吸引了眾多居民駐足參與。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委文明辦、同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同安區委宣傳部、廈門日報社主辦,同安區委文明辦、廈門晚報社承辦。
舞臺
歡聲笑語,傳播文明創建知識
鑼鼓聲響,好戲開場。在熱情歡樂的腰鼓表演中,“與文明同行”系列活動拉開了序幕。在活動現場,翩翩起舞的舞蹈演員、聲情并茂的歌手、變幻莫測的魔術師,更有非遺藝術答嘴鼓等節目輪番上演,整場演出高潮迭起、掌聲不斷。
“當前廈門市正在爭創第幾屆全國文明城市?”“您身邊的志愿服務活動氛圍是否濃厚?”現場,一輪又一輪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知識互動問答穿插在文藝表演中,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活動熱潮。在一問一答中,居民們不僅獲得了精美禮品,還學到了文明知識,提高了他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知曉率、支持率、參與率和滿意率。
“文藝演出+有獎問答,這樣的文明創建知識推廣的活動很有趣。今天正好周末,帶著孩子一起過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收獲滿滿。”居民呂女士說。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也賦予了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同安區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系列宣傳活動,感染廣大群眾同心同向、同頻共振,做文明創建的踐行者、推動者、傳播者,讓鄉風更文明,讓鄰里更和諧。”
今年以來,同安區緊扣“文明,讓同安更美好”總目標,堅持創建利民、創建為民、創建惠民,通過抓“三效”促文明常態創建,抓“三品”促文明自覺培育,抓“三風”促文明村鎮建設,持續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
掃黑辦在活動現場開展宣傳。(主辦方供圖)
腰鼓表演。(主辦方供圖)
集市
文明互動,把服務送進社區
“聽我說聽我說,節約不浪費。聽我說聽我說,美德最可貴……”舞臺上,小朋友們用舞蹈《美德最可貴》告訴大家勤儉節約是美德,幸福的生活要靠雙手來盡情描繪。舞臺下,志愿者向轄區居民宣傳糧食安全、愛糧節糧等內容,宣傳愛糧節糧的重要意義,營造文明用餐、理性消費、崇尚節約糧食的良好風尚。
文明集市上,還有同安區檢察院、同安區農業農村局、同安區城市管理局、同安公安分局、同安區市場監管局、同安消防救援大隊、同安區美林街道、國網同安分公司等單位開展送法進社區、反詐知識、文明經營、垃圾分類等方面文明宣傳活動。
同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同安區方心志愿服務隊、同安區星暉救援隊、同安銀城藥店志愿服務隊、同安區靜善義工協會則為居民們帶來了文明問卷調查、免費配老花鏡、急救知識宣傳、健康義診、義剪等便民服務,為同安文明再提升增光添彩。
同時,廈門市掃黑辦也在現場開展常態化掃黑除惡及《反有組織犯罪法》普法宣傳活動。通過成果展示、有獎問答、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將法律知識送到群眾身邊,鼓勵群眾踴躍檢舉揭發有組織犯罪線索,為建設平安廈門、法治廈門貢獻力量。
社區
移風易俗,讓文明風尚入人心
近年來,隨著同安區紀委監委、區委文明辦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四口圳社區摒棄了民俗日、升學季、參軍季大操大辦、宴請攀比的陋習,居民們省下了一大筆開支。
今年,四口圳社區教育促進會成立,居民們紛紛將原本用于宴請的錢捐了出來,僅三個月時間,就籌得善款上百萬元,使“移風易俗”內化為全新的思想觀念、外化為自覺行動,成為社區文明新氣象。
一筆筆愛心捐款背后,都有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故事。活動現場,主持人講述了其中兩個故事。
今年94歲的呂戶水,是四口圳社區目前最高齡的老人,也是一名擁有著49年黨齡的老黨員,一聽說社區正在為教育促進會募捐善款,老人家二話不說,聯系社區捐了3000元現金。“我小時候條件很艱苦,沒有機會讀書,這一直是我的一個遺憾。成立教育促進會是好事,我把這些年來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一些錢,盡自己的綿薄之力,鼓勵孩子們珍惜當下,好好學習。”呂戶水說。
聽教育促進會成立的消息時,社區優秀黨員呂加東還在醫院的重癥病床上,被確診癌癥晚期的他,依然心系社區教育事業,用微信轉賬捐款3000元。他告訴社區工作人員:“教育促進會這是利國利民、造福子孫的事情,無論如何都要表現自己的一點心意。”
今年8月,為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激勵社區學子刻苦學習、奮發有為,四口圳社區教育促進會召開首屆表彰大會,現場共發放各類獎金81800元,用來獎勵8名高考本科優秀學子、6名重點高中優秀學生、5名小學優秀生、11名獲得“小小發明家”稱號的學子、6名優秀家委和30名優秀教師。(廈門晚報記者 林依文 陳萬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