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厝村文化氛圍濃厚。
廈門市翔安區內厝鎮許厝村村民許先欣,白天是干農活的一把好手,而當夜幕降臨,他則變身為村里的“音樂家”,與三五知己在村委會門口的大榕樹下圍坐一圈,吹拉彈唱,好不快活。在許厝村,像許先欣一樣精通樂器演奏的村民有兩百多人,這里素來有著廈門“文化之村”的美稱。近年來,翔安區內厝鎮許厝村通過挖掘利用“魯藜文化”和“民樂文化”,持續打造“詩音許厝”的文化品牌,以文化滋養增強文明底蘊,以文明鄉風賦能鄉村振興,走出了鄉村發展的新路,2020年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
文明生活方式
白天“泥腿子” 晚上“音樂家”
“許厝村的文化源頭可以追溯到20世紀六十年代,最高峰時村里有9支樂團,文化氛圍濃厚?!痹S厝村黨委書記許永謙說,村民們白天是“泥腿子”,晚上是“音樂家”,帶著興趣與情懷,一代教一代,把民樂文化代代傳承下來,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今,民樂文化深深滲透到許厝村每個角落:走在路上,兩側的村居院墻上是一幅幅精美的民樂元素墻繪;村里修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魯藜公園等許多活動陣地,每到夜幕降臨,村里時常響起音樂聲,村民的休閑活動就是聚在一起演奏樂器;村里經常舉辦鄉村春晚、鄉村詩歌誦讀會、紅歌演奏會等各類文藝演出,村民自導自演薌劇說唱、戲曲舞蹈、民樂演奏等文藝節目,將文明創建、移風易俗、反腐倡廉、鄰里和諧等內容融入其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
以許連城、許成績等為代表的一批許厝民間藝人,經常在村莊里、學校里義務教學,讓藝術的種子開出更多花朵?,F在許厝村有銅管樂隊、嗩吶樂隊、女子樂隊等7支農民輕音樂團,經常在區級、市級的演出、比賽中亮相。
文化氛圍濃厚的許厝村還是著名愛國詩人、革命戰士魯藜的故鄉。近年來,許厝村積極搜集整理魯藜詩歌、散文作品和各類有關魯藜思想研究的期刊、專著,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講好紅色故事,以“樸實、無私、奉獻、擔當”的魯藜精神引領村民思想道德提升,塑造文明鄉風。
文明創建方式
設立積分榜 前十能得獎
許厝村內既有現代氣派的新房,也有古色古香的老厝,目之所及干凈整潔、綠意盎然、有序宜居,這背后是許厝村加強文明創建常態化、精細化管理的努力。
許厝村通過線上微信群發、線下入戶動員和廣播宣傳相結合的方式,提升村民的文明創建知曉率和參與率;建立“劃片區管理、定人定責、區域到人、層層落實”的工作模式,每個片區均由村兩委、網格員、村小組長、老人協會成員共同監督維護,及時發現、整治各類衛生死角、不文明現象。
去年以來,全村掀起新一輪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工作,拆除雞鴨舍、牛棚200多個。“我們對拆除的地塊進行地面平整和硬化,改造成停車位等,交由各家各戶自己管理使用。”許永謙說,村民們共享文明創建成果,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村莊治理中。
為進一步鞏固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的文明創建氛圍,許厝村制定了“和美”家園積分制,每月開展積分評比,對排名靠前的10戶村民進行張榜表彰,憑積分兌換禮品,激發村民榮譽感,讓村民得到實惠的同時也受到鼓舞,真正成為村容村貌提升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受益者,以一個個“文明小家”筑成“美麗大家”。(廈門文明網 廈門日報記者 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