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11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決定,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印發的9月20日定為“公民道德宣傳日”。今年9月20日是第二十一個全國“公民道德宣傳日”。要做好公民道德建設工作,關鍵是要推進“四德”教育,通過涵育個人品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引導人們向上向善、向好向優。
星火成炬,修養個人品德。涓涓細流,匯成大海;纖塵堆聚,可為高山。公民道德是全體公民個人品德的集合,只有匯聚起個人品德的點點涓滴,才能成就公民道德的江河浩瀚。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良好品格,作為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來長期踐行,爭取做一個明禮遵規、寬厚正直、自強自律的有“德”公民。閑暇之余,我們也可以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踴躍參與志愿活動,積極通過愛心行動的感染和熏陶,促進自身道德品質的升華。
薪火相傳,涵養家庭美德。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幸福生活離不開家庭美德。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在公民道德當中不可忽視的作用,不斷深化文明家庭建設工作,充分發揮文明家庭對公民道德建設的支撐作用,積極通過立家規、傳家訓、嚴家教、正家風等一系列舉措,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傳遞向上向善的文明理念和道德力量。我們要把家庭美德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一個集成單元,做到對內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對外與人友善、鄰里互助,有效借助4億多家庭的美德基礎,鑄就公民道德的堅固長城。
氣正風清,滋養職業道德。廣大工農群眾,尤其是黨員干部,要堅持良好的職業操守,保持愛崗敬業的工作熱情,切實以職業道德為導向,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基礎上,更多更好地奉獻社會。黨員干部尤其要以“存正心、守正道、養正氣”為主題,提升拓展新風正氣福建“名片”,立足“崗位踐新風”“我為群眾辦實事”等系列活動,把“名片”精神結合到行業領域,切實提升服務水平,解決群眾實際困難,擦亮行業新風正氣福建“名片”的“金字招牌”。
蔚然成風,培養社會公德。社會公德作為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準則,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無論是個人還是家庭,無論我們是何種職業,都要嚴格遵守。培養社會公德,關鍵在于幫助居民群眾跨越局限于個體的狹隘目光,將視野拓寬至社會全局。要切實引導居民群眾破除“小家”“小我”的狹隘思想,喚醒其內心深處的公共意識和規則意識,增強居民群眾的社會公德心,樹立起小與大、私與公、家與國融洽協調的社會公德意識。
正所謂:“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無論身處何處,無論所在何時,我們都應該堅持道德的底線,堅守人性的良善。在第二十一個全國“公民道德宣傳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自覺恪守個人品德、倡導家庭美德、遵守職業道德、踐行社會公德,共同營造尊崇道德、向上向善的良好風尚。(涵江區委文明辦 黃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