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環境從舊到新,內部道路從坑洼到平整,公共設施日益完善,隨著改造“進度條”不斷刷新,一棟棟居民樓煥發新顏,一個個老舊小區華麗轉身。
在廈門市文明創建的進程中,老舊小區提升改造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精細規劃與布局,從細枝末節入手改善人居環境,以微小切口聯接民生所需,讓城市面貌與形象得到大幅提升。本期,走進思明區、湖里區和海滄區,將目光聚焦到居民“家門口”,看他們的生活品質如何提檔升級,看他們在走向文明的道路上邁出了怎樣的步伐。
思明區蓮前街道瑞景社區瑞景公園小區
健身步道煥新架空層變多功能黨群中心
徜徉藍天白云下,漫步健身步道,在湖畔聽蟲鳴鳥叫,在廣場看孩童嬉戲……這樣一個綠色氧吧,既是在公園,也是在小區里。
瑞景公園小區興建于2008年,超60%的綠化率和自帶的湖景讓它具備了天然優勢。去年,在思明區建設局指導下,“瑞景綠色社區”改造項目正式啟動,因地制宜對住宅小區、口袋公園、健身步道等節點布局,打造綠色人居環境樣板社區。走進瑞景公園小區,660米的透水性混凝土綠色步道令人眼前一亮,步道環繞著綠樹一路延伸,帶來“滿眼皆綠”的視覺效果,居民們紛紛來此運動。在此之前,這里是由草坪磚鋪成的步行道,年久失修變得凹凸不平,下雨時還會產生積水現象。
瑞景公園小區內的湖畔公園進行園林景觀提升
同樣迎來“大變身”的是小區里煥然一新的多功能社區黨群活動中心。聚焦居民需求,瑞景公園小區業委會籌資數十萬元,將小區架空層打造成為多功能社區黨群活動中心,引導小區黨員和熱心群眾參與到小區治理中。設置了四大服務功能區的“幸福院子”,成為老年群體在家門口養老的好去處;全新搭建的“瑞鄰議事廳”,選出小區里有威望、有公心的黨員組成“善治先鋒”,優化小區議事協商機制;“瑞鄰調解幫幫團”將有經驗的法律顧問、退休干部、在職黨員、小區業委會成員等力量納入其中,讓新時代的楓橋經驗在小區里落地生根。
“早在前兩年,瑞景公園小區就被評為2021年廈門市‘最干凈小區’。今年3月小區完成提升改造后,一系列服務措施仍然在跟進。”瑞景社區書記陳亮雪介紹,小區內的湖畔公園也在原有自然生態資源條件下進行了景觀園林提升,增加喜陰地被植物,還利用光伏綠色能源為水體循環、照明燈等提供電源,一個名副其實的綠色主題公園小區日趨完善。
湖里區湖里街道后浦社區
夜市熱鬧開張智慧城中村平臺持續完善
街道上人潮涌動,燈光璀璨,攤主的叫賣聲、食客的交談聲此起彼伏,市民及游客在此閑逛,盡情體驗“夜經濟”帶來的愜意。8月份,后浦社區群眾的夜生活被點燃,充滿煙火氣的后浦夜市開張了!
后浦社經改造后從“城中村”蛻變為“城中景”
對于居住在此的村民們來說,家門口時不時“上新”似乎已經不足為奇。2022年6月,后浦社區城中村啟動改造,88棟違建房屋被拆除,街道、社區聯合城管中隊對主街沿線店招開展整治專項行動,對巷道街面進行改造,破舊的“城中村”逐漸變為“城中景”。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頭頂烏壓壓的空中纜線不見了,現在抬頭就能看到藍天白云。”后浦村民告訴導報記者,過去,村里密密麻麻的飛線結成“蜘蛛網”,再加上一些騎電動車的人“飛線充電”,即使晴天也很難看到天空。改造中,湖里街道聯合國家電網、弱電運營商等對村莊進行強、弱電改造,并拆除了空中飛線。與此同時,村里的水泥路面鋪上了柏油,電動車與商販攤位分別劃定擺放區域,上上下下的石臺階全部建成無障礙通道,安全系數大大提高。
最引人注目的還要數由一棟危房改造而成的后浦社智慧站房。在站房內可以看到,大屏幕上呈現出一張清晰簡明的村莊3D全景圖,特別標注了進村卡口,納入空間人口信息、視頻信息、建筑信息、出租房信息、各種小場所信息五類數據庫?;诖髷祿旒癆I識別技術,智慧城中村平臺能夠識別外來進出人員,對重點人員、車輛追蹤定位,就連垃圾站點臟亂都能快速監測到。居民們還能通過手機近鄰服務小程序,及時了解各類便民信息。
據介紹,村莊里其貌不揚的燈桿也被裝上“智慧大腦”,統一調度、一鍵報警,集環境傳感器、5G微基站、社區廣播等功能于一身,村民們的生活更加安全、高效。
海滄區嵩嶼街道海景社區金海華景小區
打造文化長廊業主齊心改造地下車庫
過去,金海華景小區幾米寬的進岀通道,一邊停著汽車,一邊停著電動車飛線充電,存在安全隱患,也給出行帶來諸多不便,業主們怨聲連連。
在業主們大力呼吁下,2015年底,陳亞泡受命組建小區業委會,擔任業委會主任和小區黨支部書記,并更換物業公司,一系列美好改變自此發生:小區大堂門口,一門之隔區分了吸煙區與無煙區,寬敞明亮的“文化長廊”懸掛著雅致書法,里面設置了健身區、棋牌室、兒童學習園地等,已化身為功能齊全、溫馨整潔的居民活動中心。難以想象,這塊場地的前身是連接小區各樓棟的廊道,曾經堆積著廢舊自行車、摩托車、清潔工具等雜物。
這樣翻天覆地的蛻變,陳亞泡功不可沒。上任后,他積極推動小區環境整治提升,自掏腰包200多萬翻修小區破損道路、更換小區路燈、加裝非機動車停車棚、在文化長廊添置運動器材和娛樂設備等。不計得失的一片真心讓業主們深受感動,紛紛出錢出力加入小區共建。去年底完成的地下車庫改造,由陳亞泡發動業委會進行,資金一半來自停車場收入,一半由業主共同出資。施工期間,業主們自發幫助沒找到車位的鄰居,陳亞泡也在附近停車場協調了些車位,解決了大家暫時的停車難題。
選好“領頭雁”,鄰里一家親,金海華景小區居民盡享小區治理的成果。在陳亞泡帶動下,小區業主微信群常態化開展文明創建、垃圾分類、“平安三率”等宣傳;小區達人通過文化小沙龍廣泛科普各類知識;以中國傳統節日為契機舉辦中秋博餅、大年初一舞龍舞獅、元宵游園猜燈謎等活動,鄰里關系日益融洽?!八^‘近鄰黨建’,就是要把‘遠親不如近鄰’理念融入到小區治理中,一家有事大家幫,共同創造和諧安樂的生活?!标悂喤菡f。
如今,鄰里友愛的場面在金海華景小區隨處可見,文明蔚然成風。誰家來了客人要借車位、誰家晾曬了衣物來不及收、誰家遇到急事需要搭把手,只要在業主群里喊一聲,隨時有人響應。(廈門文明網 海峽導報記者 曾宇姍/文 沈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