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志愿服務隊開展親子活動(金山街道供圖)
文明風9月12日訊 今年以來,廈門市湖里區(qū)金山街道按照《廈門市“近鄰黨建先進社區(qū)”“先進小區(qū)黨支部”工作指引》要求,持續(xù)開展培育活動,涌現出不少近鄰黨建先進社區(qū)、先進小區(qū)黨支部培育點的先進經驗和做法。
其中,金安社區(qū)第五居民黨支部以志愿服務“繪”出鄰里活力,把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壓縮成了為民服務的“零距離”,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xù)。
遠親不如近鄰
匯聚樓棟、社區(qū)熱心力量
位于金山街道的金安社區(qū)系全國首個保障性住房安居樣板工程,是廈門市島內最大的純社會保障性住房社區(qū)。金安社區(qū)第五居民黨支部成立于2018年9月,共有黨員19名。該黨支部秉持“遠親不如近鄰”這一理念,匯聚樓棟、社區(qū)熱心力量,組建了三支志愿服務隊伍,通過熱心暖心的志愿服務,贏得居民的連連點贊。
金安社區(qū)第五黨支部書記潘桂華常說:“我是社區(qū)的一名普通居民,因此我深刻清楚居民在‘急什么、難什么、愁什么、盼什么’。”
為此,針對工薪家庭上班工作繁忙、陪伴子女時間少的問題,她利用休息時間進行入戶走訪摸排,多次召開支部會議,聚焦“家庭”融洽問題,商討解決方法,最終在多方期盼下牽頭成立了家庭教育志愿服務隊。
通過“小家牽大家”,激發(fā)“家庭”能量,居民、黨員們紛紛發(fā)揮自身特長優(yōu)勢,加入家庭教育志愿服務隊伍。
據了解,家庭教育志愿服務隊結合金安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公益課,開展如“小手拉大手”學雷鋒志愿服務及親子研學等活動,引導小區(qū)家長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職責,掌握科學理念方法,融洽親子感情。
經常帶孩子參加活動的家長說:“我的孩子可喜歡參加這里的活動,以前工作忙,沒時間陪他,擔心他一直玩手機,現在我放心啦!”
多方協調會現場(金山街道供圖)
精準化排憂解難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為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精準化排憂解難,針對網格內鄰里矛盾糾紛多的情況,潘桂華以第五居民黨支部為支點,以梯長和黨員中心戶為主體,組建了樓棟矛盾調解志愿服務隊。
針對群眾最關心的住房漏水、噪聲污染等常見問題,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調解,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樓道,難事不出網格”。金安社區(qū)第五黨支部的支委吳秀丹是一名退休法官,作為志愿服務隊的骨干成員,她主動義務為社區(qū)居民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并進行矛盾糾紛的調解。
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加上樓上業(yè)主變更,居民陳女士與樓上鄰居的漏水問題遲遲沒有解決。吳秀丹得知這一情況后,主動介入,同社區(qū)、物業(yè)、業(yè)主等多方面進行協調。在吳秀丹的幫助下,雙方就漏水問題協商一致。事件的成功調處,不僅避免了雙方對簿公堂,也省下了諸多司法費用,更讓雙方當事人重新成為友鄰。
此外,金安社區(qū)第五黨支部的黨員們還積極組建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隊,通過開展日常宣傳、科普講座、趣味游戲、閑置物品交換、積分兌換等方式,提升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可度與知曉度,切實將垃圾分類工作落實落細。
下一步,金山街道將繼續(xù)統籌好近鄰多元力量,做優(yōu)志愿服務,繪出“鄰”活力,讓小區(qū)成為居民的“幸福港灣”。(夏菁 林潤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