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傍晚,剛下班的環衛工人馮大叔收拾好工具,走進松溪縣善道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接了一杯開水,坐在椅子上休息。“來這里喝杯水,休息一下再回家。”馮大叔笑著說,他每天早上7點開始一天的工作,干完活,都會來這里喝杯水,歇歇腳,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聊起這個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馮大叔開心地說:“這里像家一樣溫暖。”他說,之前,一遇到下雨天,他們都只能到附近的公共廁所避雨。“現在多好啊,工會和社區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歇腳的地方。冬天冷的時候,干完活還能進來喝杯熱水,很感謝他們。”
筆者在松溪縣善道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看到,涼爽舒適的房間里擺放著茶幾、椅子,一旁的柜架上還放著微波爐、便民小工具和急救藥箱等。該站點負責人表示,站點還為職工提供免費的心理咨詢服務,以閑話家常的方式陪他們聊天,梳理心理問題,通過開展心理健康講座、節日主題活動等方式,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像這樣的服務站點在南平市街頭巷尾還有很多,它們的名字可能不一樣,有的叫“司機之家”“愛心驛站”,有的叫“清涼驛站”“環衛工人休息室”等,但他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
據悉,作為為民辦實事項目,南平市新建的30個福建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前段時間全部建成投用,他們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環衛工人、快遞員、外賣送餐員、貨車司機等戶外勞動者,他們能在這里“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沒電能充電,飯涼能加熱”。
“平時工作出汗多,工作服上有味兒,不好意思到商場或大樓里躲太陽、躲雨,有了工會的這個驛站,真是太方便了。”外賣騎手小王只要有空,就會到延平區青年擺渡站點坐一坐,給手機充下電,順便休息一下等訂單。“前段時間天氣熱,這里還給我們準備了綠豆湯、魚腥草茶、藿香正氣水等防暑降溫物品,真的很溫馨。”小王對站點細心周到的準備很感激。
據悉,延平區青年擺渡站點于今年6月正式開放,旨在打造集就業崗位推薦、創業項目推介、人才政策宣傳、交流培訓和沙龍活動等多元功能為一體的人才服務平臺,前不久這里還開展了“深學廖俊波 三爭作表率 驛路同行 為城市降溫”關愛活動,深受環衛工人、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歡迎。
據介紹,南平市各級工會根據“工會主導、部門聯動、因地制宜、資源共享”的工作思路,聚焦解決戶外勞動者的飲水、避暑取暖、餐食加熱、如廁等實際問題,先后投入81.75萬元,建成202個站點,其中省級示范站點25個、全國最美站點9個,服務戶外勞動者20萬余人次,快遞小哥們只要騎行10分鐘就能找到休息的地方。(閩北日報 陳宇 賴壽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