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5日是我國第八個“中華慈善日”,廈門市慈善總會向社會各界發出真誠倡議,希望各方愛心力量行動起來,積極參與“9·5慈善捐”活動,共同伸出援助之手,讓愛的力量傳遞千家萬戶,溫暖困難群眾。(9月6日《廈門日報》)
慈善事業是人們自愿地奉獻愛心與援助的行為和從事扶弱濟貧的一種社會事業,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我國的慈善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中國人民樂善好施、扶貧濟困、尊老愛幼、扶弱助殘等傳統美德都是中華民族慈善文化獨特的體現。我國的慈善事業有著悠久的傳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直接在路邊給需要救助者提供飯食的“施粥”,并為中國歷代所繼承,是最受歡迎的一種慈善行為,一直到晚清,放糧施粥都是我國古代慈善家們的首選。
涓涓細流,匯成海;點點星光,照亮銀河。慈善事業是一項全民的事業,人人可為,人人能為。慈善是一種自發的、自愿的、真心誠意付出的行為,做慈善就是傳遞愛心的過程。行善者不分貧富貴賤,可以是捐款捐物,也可以是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捐款數額不論大小多少,善小也是善舉,只要是為那些有需要幫助的人貢獻了自己應有的力量,就都是愛之體現,就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每個有志于慈善的人都可以在不同的慈善實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積極參與各種慈善活動。
涓滴無形,潛自有潤。慈善事業是一項公益性社會系統工程,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充分激發全民的愛心,調動全社會的熱情,使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慈善事業。要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慈善文化宣傳活動,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作用加大慈善宣傳力度,加強慈善教育和慈善知識宣傳普及,提高公眾對慈善的認知,引導公眾樹立慈善理念,積極營造濃厚的慈善社會氛圍,激發全社會的慈善公益熱情,激發公眾傳播慈善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更多人關注慈善和認知慈善,并主動加入到慈善行列中來,讓更多人都能主動傳遞愛心、參與慈善,積極傳遞社會正能量,推動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慈心為人,善舉濟世。慈善事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一座有溫度的城市,要進一步豐富慈善參與方式,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推動形成人人 慈善、隨手公益的局面,助推慈善事業高質量持續發展;要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 加強慈善典型事跡宣傳,不斷匯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將慈善之光照進每一個需要的地方,積極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廈門文明網 吳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