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要我分”到“我要分”,近年來,垃圾分類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在創建省級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區中,廈門市思明區涌現出一批“最美垃分人”。本期讓我們走近兩名來自基層的“最美垃分人”。
“軟磨硬泡”獲物業支持
高如云是筼筜街道仙岳社區一名垃圾分類督導員組長。她入職4年來,靠著“熱心+恒心”,下足“繡花功”,引導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社區環境煥然一新。
工作之初,高如云接手東岳路一個無物業小區。小區門口環境臟亂,亂丟垃圾現象普遍。她積極行動,清除雜草和垃圾,找來沙土填平污水坑洼。小區業主們深受感動,紛紛自發愛護小區環境,積極配合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物業企業是垃圾分類的重要推手。高如云通過“軟磨硬泡”,從最初吃閉門羹,到成為物業公司的“座上賓”。她負責的物業企業承擔起了工作職責,半山御景二期成為街道第一個實現垃圾分類物業自管的小區。
仙岳社區轄區情況較為復雜,涵蓋城中村、無物業小區、老舊小區等。在社區黨委指導下,在31名像高如云一樣的督導員的努力下,社區垃圾分類工作持續穩步前進。
提高居民分類準確率
翁韋韋是廈港街道巡司頂社區綜執副主任,她和同事們下足“繡花功”,在全區98個社區中奪得2022年度垃圾分類工作第一名。
巡司頂社區通過創新督導模式,采用“整體培訓+個別輔導”,強化督導員培訓,強調“桶邊督導、微笑服務、開袋檢查”,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分類準確率;整合優化督導員隊伍,由專職人員替代原先部分點位督導員,采取錯時上班制度,延長巡查時間,針對薄弱點位現場督察;對屢教不改的居民,及時與中隊配合進行執法,強化居民意識,養成分類習慣。
“垃圾分類,黨員先行。”在社區黨委號召下,轄區所有黨員家庭門口都張貼上該標識牌,亮身份、做表率。碧山臨海小區135名黨員自覺為小區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指導,實現“一人帶一戶,一戶帶一樓,一樓帶一片”。黨員志愿者主動認領時段,輪流到垃圾投放點現場巡查督導,保障非督導時間段分類成效,小區考評成績穩定在90分以上。(海西晨報記者 楊清白 通訊員 林嘉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