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在政和縣鐵山鎮鐵山村,正在進行啟賢廊橋的建設,吊車將一根根粗大的圓木吊到安放的位置上,縱橫拼接而成的廊橋底座逐漸成形。
啟賢廊橋建設中。魏春柳 王詩琪 攝
木拱廊橋是中國古代橋梁建設工藝的瑰寶,已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啟賢廊橋歷史悠久,始建于唐代末年,宋政和八年,朱熹之父朱松任政和縣尉,舉家從江西遷到政和,朱子也從此起,與此橋結下了深厚的文化情緣。后世人為感念朱子三代大儒在此橋留下的足跡,故將之命名為“啟賢廊橋”。然而這座廊橋在1952年的特大洪災中被損毀,為重現啟賢廊橋風韻,弘揚朱子孝道文化,鐵山村成立公益理事會,牽頭向社會籌資重建廊橋。
2022年10月,啟賢廊橋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580萬元,通長58.88米,為三五節苗木拱廊橋。“目前已完成土建部分,正在搭建木拱廊橋,預計今年十月底竣工。”鐵山公益理事會會長魏華進介紹,下一步,他們打算號召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參與其中,為鐵山公益事業作貢獻。
此外,記者了解到,此次重建方案為建設以廊橋為主體,配套三賢堂、議茶廳以及老人活動中心等設施的新型多功能廊橋。“我們這座廊橋設計理念比較獨特的是前面是城墻式,后面是展示廳和茶座,工藝我們以仿宋式斗栱來做。”省非物質文化木拱廊橋傳承人徐云雙說。“鐵山啟賢廊橋毗鄰朱子孝道園,建成后能給老人提供一個活動場所,也將成為鐵山地標建筑之一,同時也可以宣傳朱子孝道文化和政和白茶文化。”鐵山村黨支部書記魏禮強說,當地還將以啟賢廊橋為中心,逐步完善周邊基礎設施。政和是朱子文化的孕育之地,是朱子一生對孝道以認識、踐行、研究及弘揚的源頭。近年來,政和縣持續深化拓展朱子文化遺存保護修繕建設,逐步改造提升云根書院、星溪書院、朱子文化公園、朱子孝道園等配套基礎設施,真正把朱子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落到實處,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全面打響“朱子文化孕育地”城市名片。(政和縣融媒體中心 魏春柳 王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