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當好提升改造的“宣傳員”和“監督員”
“我是城內社的一分子,理應為城內社的建設出一份力。”后溪鎮后溪村城內社老人協會今年已經73歲的黃永進告訴記者,城中村提升改造是改善村莊基礎設施、美化居住環境的民生好事,我要發揮余熱,做好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工作的宣傳員、監督員,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城內作貢獻。
新建成一處由閑置土地改造的公共停車場,新增20多個停車位;強弱電纜化管網改造,消除空中“蜘蛛網”;新建社會治理中心、智慧安防設施再提升、小微水體治理、房前屋后美化……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城內社整治提升初見成效。
當好凝心聚力的“宣傳員”
隨著改造項目的全面推進,給村民帶來了噪聲、用水和出行影響,部分項目還需占用部分村集體用地。“電線縱橫交錯,既不安全也不美觀。城中村提升改造功在當代、利在長遠,村民是長遠受益者,要顧全大局。”黃永進化身“宣傳員”,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在詳細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擔憂后,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并將村民合理需求及時反饋給相關單位。同時,積極協調督促文明施工,最大限度減少對村民生產生活的影響。
“城內社老人協會,現有成員10多人,其中不少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據黃永進介紹,自項目啟動以來,老人協會充分發揮老年人的社會優勢,積極配合鎮、村做好改造提升項目的宣傳工作,引導村民共同參與建設和管護美麗家園,進一步提高村民對改造工作知曉率、參與度和滿意率。
做好村民放心的“監督員”
自城內社提升改造開工以來,城內社老人協會成立了監督小組,黃永進和老人協會的老人們又當起了“監督員”。“管道溝槽等公共設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要確保施工質量,減少道路的‘開膛破肚’。”黃永進說,每天上午、下午他們都要走街串巷開展巡視,對施工質量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推進城中村項目改造施工又好又快開展。
“城內社供水管網水壓低,夏天用水高峰時常出現水壓不穩,建議結合提升改造解決充足供水。”在做好監督員的同時,圍繞城中村市政設施存在的短板與問題,黃永進積極向鎮、村建言獻策,優化改造方案,為城內社的建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集美報記者 吳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