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8日是我國第15個“全民健身日”,8月7日至13日是我國第一個“體育宣傳周”。走過15載的“全民健身日”,提升了群眾的健身意識,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的隊伍中,通過健身收獲健康、收獲快樂。當前,進一步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質量,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已成為新的社會需求。
統籌硬件設施,讓群眾“想健身”。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但是受公共健身場地少、不便利,私營健身場館貴、通氣差等因素,導致部分市民參與積極性不高,未能達到理想的全民參與效果。因此,倡導政府層面聚焦體育硬件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盤活“金角銀邊”,在城市邊角空地規劃打造完善“15分鐘健身圈”,在企事業單位內設健身房、在小區內建設運動公園等,免費向市民朋友開放公共體育場館,以滿足群眾的多樣化需求。通過提供便捷的硬件設施,激發群眾的健身欲望,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做到讓群眾真正“想健身”。
聚焦線上運動,讓群眾“會健身”。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線上運動逐漸成為一種受歡迎的健身方式,例如隨著網絡直播一起跳健身操,用跑步路徑“畫”出有趣圖案,在運動應用程序上向好友發出健身打卡挑戰……,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無論是家庭、辦公室還是旅途中,都能進行個性化的體育鍛煉,這種益智且健身的運動模式受到廣泛追捧。政府和相關部門可持續加強對線上健身平臺的監管和推廣,確保其安全可靠、方式新穎、健康向善的同時,鼓勵企業開展線上健身培訓,為群眾提供專業指導和個性化服務。此外,還可以組織線上運動挑戰賽、分享健身經驗等活動,增加群眾的參與度和歸屬感。通過聚焦線上運動,讓群眾更加方便地接觸到各種健身資源,越來越多人懂得每個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不斷提高他們的健身水平,做到讓群眾真正“會健身”。
注重深入基層,讓群眾“愛健身”。全民健身不能只是短暫的熱情更需要長期的堅持。要真正實現全民健身的目標,必須深入到基層,將健身活動貼近群眾生活。首先,需要加強基層健身隊伍建設,培養更多合格的健身教練和志愿者。號召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和廣大干部職工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通過覆蓋城鄉的國民體質監測站(點)、社區(鄉村)“共享體育平臺”、老年人健身康樂家園、智慧體育公園服務點等體育領域固有服務平臺資源,運用“點單、派單、接單、評單”的方式,積極開展積極響應并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健身志愿服務活動,向群眾普及健康知識,傳授正確的運動技巧,引導他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其次,為更好擴大體育健身影響力,相關部門可以加大對基層健身投入和改善,可不定期舉辦籃球、乒乓球、跳繩、拔河、棋牌、健步走、廣場舞等賽事活動,“以賽促練”提高群眾參與意識和興趣。在有限的資源下,讓更多的群眾能夠享受到健身服務,提高他們的健身積極性和滿意度,讓群眾真正“愛健身”。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全民健身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在增強人民體質、增進人民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要“全民總動員”,全民健身“動”起來,合力促進“想健身”“會健身”“愛健身”,共同來到運動場、體育館一起動起來、跑起來、跳起來,健康生活“奔”未來。(涵江區委文明辦 阮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