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寧波舉行的2023海絲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覽會頒出“2022全國文化遺產旅游百強案例”。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以“匠心鑄造經典 共筑閩韻相傳”為主題,入選百強案例“文化遺產特色景區建設案例”板塊。(新華網福建頻道)
在上下杭,不僅有展品多樣的多彩集市,還有精心準備的文藝展演。我們可以看到精美的軟木畫、壽山石雕,了解中國傳統制茶技藝的深厚內涵,身臨其境感受最具代表性的福州本土藝術文化,零距離領略非遺的魅力。
非遺經歷數代人的薪火相傳,見證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創新性,是我們中華民族發展的精神支柱。加強非遺的傳承保護不僅是要將優秀的傳統文化保留下來,更是為了能夠發揮其自身的時代價值與意義,推動新時代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滿足大家日益豐富的精神生活需求。
通過有效措施加大對非遺傳承保護的力度,讓非遺“活下來”。構建健全的保護與傳承機制,規范保護工作流程,各部門協同溝通,進行充分的信息共享,通過定期考察、分析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研究改進方案和策略,提升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效率。擴大宣傳范圍,提高群眾對非遺的保護意識,拉近非遺與群眾的距離,一起攜手拍凈非遺身上的灰塵,“撥云見日”,不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利用群眾文化活動的普適性與大眾性,讓非遺“火起來”。通過產學研、傳幫帶的有機結合,加快人才培養,為非遺提供技術保障、輸送高素質技能人才,在確保傳統文化精髓不遭到破壞的前提下,讓非遺“飛入尋常百姓家”。結合新時代審美特點,打造系列品牌,在群眾文化活動中融入非遺獨特的藝術文化元素,加強互動,既豐富了群眾精神生活,又能更好地傳承和保護非遺,實現非遺與群眾文化活動的協同發展。
搭乘文化數字化、產業化“快車道”,讓非遺“年輕化”。利用VR、AR等“互聯網+”新技術,保留非遺歷經滄桑沉淀下的獨特韻味,讓穿越時空的美撲面而來。通過在線教學的相互補充,提升非遺的感召力,增強大家的文化自豪感和認同感。探索文創產品設計、非遺電商帶貨等新業態,在領略先人的審美智慧的同時融入時代氣息,用實際行動讓非遺帶領我們追求美好的新生活。
只有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可見、可聞、可及,非遺獨有的味道才能被品嘗、品味、品鑒,技藝才能代代薪火相傳。堅定歷史自信,為非遺注入新活力,用美育培根鑄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創新、發展,以更加堅實的步伐走向世界、走向未來。(長樂區委文明辦 王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