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將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次就無障礙環境建設制定專門性法律。
此次無障礙建設立法旨在減少現實中存在的各類障礙因素,緊扣殘疾人、老年人的需求和期盼,統籌考慮地區城鄉差異,推動社會各方面共同發力,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高質量發展。
“無障礙設施建設問題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的標志,我們要高度重視。”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權益的重要內容,也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重要體現,需要政府、企業、民眾等各方共同協作配合,切實營造社會有愛無“礙”的良好氛圍。
政府加強無障礙設施管理。政府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要求,對重點區域、重點場所的無障礙設施進行逐一檢查,對不規范的或群眾意見較大的場所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提升。要加強日常巡查,對無故占用、破壞無障礙設施的人員追究責任,對造成安全隱患的行為進行處理,威懾侵占無障礙設施行為,營造人人愛護無障礙設施、人人保護無障礙設施的良好社會氛圍。
企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企業要堅持問題導向,結合群眾實際需求,設計規劃好無障礙設施,方便群眾日常生活,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更加人性化、舒適化。要利用好科技賦能,為聽障人士提供字幕、手語,為視障人士提供語音、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務,依托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載體,提供無障礙路線規劃、無障礙場所推薦等功能,推動無障礙建設智能化、智慧化。
民眾助力無障礙環境建設。市民群眾可以通過高德地圖推出的無障礙模式,在地圖上為日常生活周邊的無障礙設施進行添加標識,幫助完善無障礙信息。日常發現盲道損壞被占用、緣石坡破損缺失等無障礙設施問題,可以通過12345、“隨手拍”等渠道反映,督促有關部門及時修復設施、整治不文明行為。殘疾人可參與政府組織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工程,親身體驗改造成果,提供改良建議。
無障礙服務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完善無障礙環境最終會惠及我們每個人,只有聚眾智匯眾力,形成人人關心、人人參與的社會氛圍,才能不斷提高無障礙環境建設質量,更好滿足全社會的無障礙需求。(長樂區委文明辦 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