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廈門舉行。大會以“網聚文明力量 奮進偉大征程”為主題,聚焦網絡生態建設、網絡法治建設等廣大網民普遍關注的問題,邀請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互聯網企業和網絡社會組織代表、專家學者等參加此次盛會,聚四面八方之智,謀網絡文明之治。
網絡空間正日益成為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環境的文明程度,深刻影響著每一個網民的切身感受和利益,更關系到整個社會的風氣和文明秩序。當前,創建一個健康、有序、安全、具有活力、沒有污染的“綠色”網絡環境,已經成為網民的共同期盼,這需要一定的網絡管理的制度和規范,同時,也離不開網民的參與,需要每一位網民以實際行動助力網絡文明建設。
首先,要為“公平正義”發聲助威。維護公平正義是網絡文明的題中應有之義,網民熱衷于在網絡發聲,尋求輿論關注以推動維權進程,這既能讓互聯網成為黨和政府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的重要平臺,也體現了網民樸素的正義感,彰顯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懷。觀察近年來的網絡維權事件,正是因為諸多擁有正義感的網民們不斷圍觀和發聲,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壓力,才讓丑惡勢力曝光在公眾面前無所遁形,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最終也促成問題的順利解決,提升了社會治理水平,實現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當然,網絡是把“雙刃劍”,種種網絡維權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網民要正確參與網絡輿論監督,就必須增強責任感和法律意識,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審慎、客觀對待網絡維權,避免“假維權”“維權營銷”等現象造成信任崩塌的不良后果,減少網絡維權中催生的網絡暴力行為。
其次,還要為網絡正能量搖旗吶喊。文明的網絡環境需要優質內容的支撐,每一位網民應該做傳播正能量的使者。可以積極分享勵志故事、感人瞬間等內容,幫助他人看到美好的一面,激發他們的樂觀積極情緒。還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來傳遞正能量,如多關注別人的需求,表現出真誠的態度,給別人鼓勵、幫助和支持等。而當遇到消極、負能量的言論時,理應及時進行反駁,用理性的語言來證明正確的價值觀念,讓消極聲音無處藏身。互聯網上給我們提供了各種可能,而個人的選擇尤為重要,每個人都應該將擔當精神延伸到互聯網上,積極發出“好聲音”。
最后,應當堅決抵制“網絡暴力”。要維護一個和諧、健康的網絡環境,需要我們積極參與到抵制網絡暴力的行動中來。不僅自身要做到文明理性發言,不造謠不傳謠,不發表惡意言論攻擊他人,還得給予受害者支持和關注,并及時舉報網絡暴力行為。我們或許沒有辦法叫醒那些混沌的施暴者,但我們可以讓自己不成為下一個施暴者,并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倡導網絡文明。
說到底,建設網絡文明,需要億萬網民共同參與。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擔起維護公平正義、倡導網絡文明的責任,將網絡空間建設成為有價值認同、有人文關懷、有情感歸屬的美好精神家園。(泉州文明網 鄭運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