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區建成運營1個實踐中心、11個實踐所、142個實踐站。圖為同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同安區委文明辦 供圖)
如何埋下“廉”的種子?同安區以社會的最小單元——家庭為土壤,面向孩子講好孝廉故事。7月15日,由家長和孩子組成的研學隊伍,走進位于祥平街道溪林村的林一柱廉政教育基地,重新認識本地歷史名人林一柱,品讀明朝“十三府巡按”的廉政故事,助力建設清廉家庭,讓清廉之風從家庭吹向社會。
今年來,同安區深入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圍繞“存正心、守正道、養正氣”主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把樹新風融入文明創建全過程,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增添新動能。
存正心 用好文化資源 宣傳清廉家風
蘇頌、朱熹、陳化成、林一柱……千年銀城的歷史長河中,眾多文化名人如一顆顆明珠般耀眼,積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蘊,成為后人汲取力量的精神養料。
當下,同安區著力梳理本地歷代名人故居、宗廟祠堂等,深入挖掘轄區古圣先賢、民間典故、家規家訓等傳統文化資源中的廉潔元素,以史為鑒、以人為鏡,以實踐活動為載體,擦亮“清廉同安”名片。林一柱廉政教育基地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依托林一柱故居,深挖廉政故事和家風家規家訓,以實物為載體傳承其勤學篤行、清風颯然、剛正不阿的精神。
在洪塘鎮,依托蘇厝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挖掘蘇頌精神內涵,傳承明德崇善、廉潔修身、篤行致遠、崇文重教的蘇氏家風;在西柯街道,修建完善陳化成廣場及陳氏祠堂,以“陳化成誕辰日”等民俗活動為載體,弘揚陳化成忠勇御敵的愛國精神和清廉自守的優良家風……富有同安地域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不斷涌現,成為同安區深化家風建設、開展文明實踐的有力支撐,助推清廉家風入腦入心、文明鄉風向好向善。
接下來,同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將繼續立足各類歷史文化資源,推動各級各部門開展故事分享會、文化作品展、集體研學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文明實踐活動,讓廣大黨員群眾可觸可感,推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
同安區成立房東志愿服務隊,助力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工作。圖為丙洲社區房東志愿服務隊。(夏海濱攝)
守正道 凝聚社區力量 組建志愿隊伍
日前,在同安區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如火如荼之際,該區第二批房東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鳳崗社區房東志愿服務隊、西塘社區房東志愿服務隊、四口圳社區房東志愿服務隊、丙洲社區房東志愿服務隊等四支隊伍,化身宣導員、督導員、維序員、服務員,參與到文明創建與社會治理工作中。
“城中村往往存在人口集中、流動人口多、人群結構復雜的特點,城中村現代化治理離不開房東志愿者的力量。”同安區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房東志愿者自去年起積極落實“30分鐘文明創建”,每日履行文明創建8項義務,推動越來越多城中村實現蝶變。
更精準、更廣泛、更接地氣的志愿服務遍地開花,“同安紅”更加鮮艷——同安區好宜升志愿服務隊發起的“高山上的閱讀”項目作為該區經典志愿活動品牌,舉辦“童心向黨 營動高山 立志少年”閱讀拓展夏令營,來自軍營村和白交祠村近40名高山孩童共同誦讀經典、參與拓展訓練、豐富暑期生活;同心慈善會發起的“你的樣子”同心敬老鄉村行,已走進29個偏遠山村,為留守老人拍照、理發、義診,送去關懷和溫暖……當下,一大批活躍的志愿力量成為文明同安的生動注腳。
目前,同安區志愿服務隊伍共1476支,注冊志愿者超18萬人,僅去年就新增8萬名志愿者。與此同時,志愿服務內容不斷拓展,持續開展服務項目超400個,擦亮同安志愿服務“金招牌”。
養正氣 建設實踐陣地 營造濃厚氛圍
如何打通文明實踐服務群眾“最后一米”?網狀分布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是同安的法寶。
近日,在夏日晚風中,一場充滿都市街頭風情的音樂集市活動走進了祥和街道瑤頭村。10多個音樂節目輪番上演,村民們逛集市、賞文創、吃美食,還能參與鼓圈表演——隨手拿起可以發聲的器物,在引領師的引導下合奏,這種即興打擊樂器的演奏方式,無須音樂基礎也能樂在其中。
文明實踐深入田間地頭,文明新風浸潤百姓心間。據了解,該活動由瑤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攜手愛心商家共同舉辦,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文明理念。這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多元服務、落實文明實踐的方式,在同安已蔚然成風。
當前,同安區全面建成并運營1個實踐中心、11個實踐所、142個實踐站,拓展“初心使命館”“雙溪講古場”“高山議理堂”等1182個陣地崗、3587個實踐崗,覆蓋率達100%。同時,構建網絡陣地,在全市率先開發文明實踐中心智慧云平臺,將實踐陣地拓展到群眾“指尖”。
如今,同安區文明單位(校園)工作人員、草根名嘴、鄉賢達人、道德典范等紛紛走進家門口的實踐站,開展適配本身興趣愛好和特長的志愿服務,將文明培育、文明實踐與文明創建相結合,營造起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濃厚氛圍。(廈門日報記者 林健華 通訊員 蘇軒 余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