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張的面具、特殊的著裝、奇異的步態……近日,筆者走進邵武故縣中心小學,被學校內濃郁的儺舞文化氛圍所吸引。
2019年底,邵武市推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儺舞進校園活動,在故縣中心小學啟動。此后,該校便把傳承弘揚儺舞文化作為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在當地文化館、三角戲(儺舞)民俗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儺舞文化協會等有關部門和組織的助力下,學校舉辦了儺舞文化講座,開設了儺舞學習興趣班,開展儺舞技藝培訓。邵武市儺舞文化傳承人聶學群、馬玉婷、龔文華和儺舞文化協會秘書長黃貞良、會員龔邵華等,長期進校授課傳藝,所傳技藝有原生態的民間儺舞跳番僧和跳八馬,還有改編過并配有現代音樂的《儺趣·春》。
儺舞表演 邵武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專業的教學、嚴格的訓練,吸引了學生們自愿報名,更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至今,故縣中心小學已有100多名中高年級學生參加了儺舞技藝學習訓練,還建立了一支24人的舞蹈隊和17人的預備隊。
邵武是一座有著1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1999年被評為福建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邵武長門、三角戲、河坊搶酒節、楓林窯青白瓷制作技藝和將石神龍會等均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邵武現有8支200多人的儺舞表演隊和100余支省級及以上非遺演出團隊,每年在各大舞臺上展演十余次,進一步傳承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儺舞“踩街”表演 邵武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年來,邵武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以“傳承非遺,守望文化”為主題,做好文化引領、保護傳承、送教培訓、重大節日展演、非遺傳承人申報等工作,不遺余力地推進非遺文化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在重大節日和重要場所組織舉辦非遺展演、講座等活動,開設傳統儺舞技藝訓練班,邀請儺舞非遺傳承人進行授課。大埠崗中學、桂林小學等校將儺舞、三角戲等編入校本課程,作為學生興趣活動的內容。永晶科技、邵武移動等企業,把儺舞作為企業文化名片來打造,建立了自己的儺舞隊,并參加各種表演和賽事活動,多次贏得好評。
“我們努力探索非遺的保護和創新之路,在保護原生態儺舞的同時,展現舞臺藝術美?!鄙畚涫形幕^館長高虹說。(閩北日報 林傳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