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課之“大”,在于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眼下,鼓樓區(qū)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統籌實施“黨團隊一體化”“大中小課程一體化”“家校社一體化”的三個一體化工程,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內外聯動 匯聚育人“大能量”
“我們的校園就在‘城市之根’冶山歷史風貌區(qū),在充滿陽光的戶外,我們的心靈得到放松。”5月25日上午,福建省“5·25”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月在鼓樓啟動,中山小學“七溜八溜”紅領巾講解員林詩晴帶著大家漫步冶山春秋園。
這里,已“化身”為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冶山博物館內,小導游們圍著冶山斈社社長陳元春,聆聽千年福州城的歷史文化;喜雨軒的暖心劇場,福建師范大學學子們通過音樂與舞蹈,演繹心理情景劇《綻放的玫瑰》;風雨廊上,“家長同學會”其樂融融,父母們交流學習如何做孩子的“教育專家”……
從校內到校外,鼓樓區(qū)繪就“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新生態(tài)。
“鼓樓不斷深化各部門協同拓展校內外多系統心理健康教育,積極構建心理健康協作圈。”鼓樓區(qū)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鶯表示,“鼓樓區(qū)心理健康機構2.0地圖”已上線,通過“鼓樓教育”微信公眾號,家長即可找到附近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并一鍵導航。結合創(chuàng)建“一刻鐘幸福圈”,鼓樓加快組建“心健聯盟”,鼓勵專業(yè)心理咨詢師、高校心理專家以及家庭教育指導師進駐社區(qū)。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按照省、市、區(qū)工作要求,立足鼓樓區(qū)人文薈萃、資源豐富的實際,加快構建‘大思政’教育鼓樓區(qū)域的組織育人體系、教學研究體系和社會支持體系。”王鶯介紹。
鼓樓區(qū)教育系統黨組織與省市屬高校、單位黨組織簽訂黨建共建協議書(鼓樓區(qū)教育局 肖國明 攝)
育人“大能量”正在匯聚,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鼓樓進一步加強與高校、各類企事業(yè)單位、教育實踐基地、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校外體育活動中心等場所的合作,形成“大思政”活動資源庫,通過資源聯動、活動聯辦、文化聯建,促進各領域、各環(huán)節(jié)、各要素協同育人。
錢塘小學教育集團情景劇表演《小小紅領巾》(鼓樓區(qū)教育局 肖國明 攝)
以文化人 小課堂融入大情懷
你體驗過在方寸之間游遍美麗中國嗎?這個學期,福州市溫泉小學的紅領巾加“郵”站開啟了特別活動,以“美麗中國”為主題,設計精美郵票。少先隊員們結合福建風景名勝古跡,一筆一畫勾勒出對美麗中國的熱愛、對閩都文化的認識。
紅領巾加“郵”站是溫泉小學將郵政文化與學校德育融合的一項創(chuàng)新舉措。“學校以黨團隊一體化為核心,日常利用紅色文化長廊,播放‘薪火相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等欄目,在節(jié)日開展愛黨、愛國、愛人民教育活動,如紅領巾加‘郵’站主題學習活動等。”溫泉小學德育主任江雨介紹。
如何用好思政的“鹽”,講出真理的“味”?鼓樓區(qū)主要采取兩項策略:一是建強思政師資隊伍,二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四史”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重大主題教育為重點,鼓樓區(qū)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研討活動,推動不同學段教師“同上一堂思政課”,深化“先鋒思政”“青椒論壇”課程品牌。
在“大思政課”視域下,育人主體不僅有全體思政課教師。一方面,各學校挖掘大中小學語文、歷史、地理及其他學科蘊含的思政元素,探索設計思政教育融合創(chuàng)新課程。另一方面,不斷擴充校外“大思政”教育人才庫,吸納各行各業(yè)人才、黨政機關干部、社區(qū)書記、高校師生、“五老”和優(yōu)秀家長。
文化,是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鮮活形態(tài)。2200多年積淀的歷史底蘊,為鼓樓思政小課堂融入大情懷厚植文化土壤。
鼓樓區(qū)深入挖掘閩劇、篆刻、香店拳等閩都文化,邀請各行各業(yè)先鋒模范分期錄制系列思政微課,激勵師生、社會人士等圍繞新時代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成就、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英雄模范的先進事跡、相關主題教育等,創(chuàng)作青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課本劇、舞臺劇、微電影、歌曲、微視頻等作品,深化育人實效。
鼓樓區(qū)第十屆勞動技能展示比賽(鼓樓區(qū)教育局 肖國明 攝)
開拓創(chuàng)新 打造“行走的思政課”
“教子有方”“偉哉阮母、德被異土;寶婺雖殞、范式千古”“彤管昭然”——在福州市博物館,朱德、彭德懷的這3幅題詞原件,贊頌了印尼福州華僑阮家金的母親教育子女愛國愛鄉(xiāng)、為抗戰(zhàn)捐款捐物之義舉。
這是海外福州鄉(xiāng)親愛國情懷的見證,也是福州市華僑小學思政課的生動“教材”。“我們學校由阮家金的夫人馮祖光女士等印尼愛國華僑出資創(chuàng)建,是福州市唯一以‘華僑’命名的小學,通過挖掘‘華’的特色資源,培養(yǎng)少先隊員愛國愛黨愛鄉(xiāng)的情懷。”福州市華僑小學校長李舒冬介紹,學校于本月入選福州市大中小學課程思政一體化教研基地。
讀僑批、走大厝、看博物館……這個暑期,福州市華僑小學、福州華僑中學將前往華僑大學泉州校區(qū),開啟大中小學課程思政一體化研學營。李舒冬說,希望讓孩子們在“行走的思政課”中體悟華僑先輩的家國情與赤子心,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放眼鼓樓,在建強思政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探索的閩都古厝研學、“勤勞動 樂成長”“紅領巾親子營”等品牌,讓思政教育與現實緊密結合、與實踐充分互動、與時代同頻共振——
結合課后服務,鼓樓與高校、文旅部門、群團組織合作,設計包含非遺民俗、古厝、名人故居、紅色文化、自然歷史的五條研學路線,開展“中軸線上的思政課”“坊巷間的思政課”等特色項目及跨學科項目式學習;
深化勞動教育,鼓樓原創(chuàng)《勤勞動 樂成長》勞動教育有聲書和鼓樓少年勞動實踐成長手冊(分學段版),已連續(xù)十年開展未成年人勞動技能大賽;
拓展家庭教育,鼓樓定期開展“紅領巾親子營”系列活動,挖掘文化資源、勞動基地、研學基地等,圍繞幼小銜接、小初銜接,開展家庭教育沙龍研學活動,傳播科學家教理念。鼓樓還將進一步加強協同聯動,推動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幸福成長。(鼓樓區(qū)委文明辦報送 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通訊員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