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在全國率先立法守護斑馬線交通安全。昨日,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廈門經濟特區斑馬線交通安全管理規定》,該法規將于2023年8月1日期施行。法規一共8條,扣除開頭的立法目的和最后的施行日期,其余6個條款都聚焦了市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斑馬線上的交通安全問題,從斑馬線設置、通行、法律責任等方面對現有法律法規進行補充細化。(6月21日《廈門日報》)
廈門立法守護斑馬線交通安全,將有助于更好的保障交通安全通行效率,值得點贊。斑馬線是行人、機動車、非機動車三者交集的地方,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人大代表通過調研發現,斑馬線發生的交通事故占到全市交通事故的近20%,開展斑馬線交通安全立法很有必要。“平安”于民最相關,安全于民最緊要,一條斑馬線守護的不僅僅是道路的交通安全,更是事關他人的生命安全,值得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斑馬線的主要意義和作用是引導行人安全地通過馬路,當前在很多地方已經形成機動車“禮讓斑馬線”,在此影響下,廣大市民也自覺快步通過斑馬線。當然斑馬線通行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人在斑馬線上低頭看手機慢步通行,一些非機動車快速穿過,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斑馬線的交通安全。斑馬線要成為“安全線”,需要真正實現“車讓人,人快行”,每個人在日常出行無論是駕車還是步行,每時每刻都應該自覺做到文明、守法、禮讓,共建、共享良好的道路交通出行環境,自覺形成“守法出行、文明禮讓”的良好社會風尚。
斑馬線,一頭連著文明,一頭牽著安全,真實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文明交通是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實現行人、機動車、非機動車三者在斑馬線安全快速通過是文明交通的重要體現,是尊重生命、傳遞溫暖和彰顯文明的一道風景線,全體市民有責任、有義務,積極傳遞文明之風,帶頭宣傳交通文明禮儀,主動踐行文明交通行為,做文明交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文明始于心,交通踐于行。每個道路交通參與者都需要不斷提升自身交通文明素養,積極摒棄各種交通陋習,從思想上形成自覺,通過制度形成規范,在風氣中形成氛圍,方能真正有效構建起安全、文明、快捷的交通線,從而營造起安全有序、文明禮讓的交通環境,為整個城市的文明發展增添色彩,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廈門文明網 吳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