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中,看似不那么起眼的垃圾分類,實則蘊藏著城市文明的“大乾坤”。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推動實行垃圾分類,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舉措,有利于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
垃圾分類要精準施策、久久為功。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是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協同發力、精準施策、久久為功。當前,莆田市自推行垃圾分類以來,垃圾分類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居民自主分類習慣正普遍養成。推行垃圾分類,就是以繡花功夫進行城市治理的具體實踐。要堅持問題導向,在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上持續發力,才能把工作做細做實。比如,探索推行垃圾分類數據化管理模式,提高實效性。要完善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堅持系統觀念,打通后續收運、利用、處理等各個環節。
垃圾分類行動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生活中每天都會制造大量的垃圾,就需要持續在培養分類意識、養成分類習慣上下足功夫。首先要開展廣泛的教育引導工作,這其中不僅要講清楚怎么辦,更要講清楚是什么、為什么。讓人們清楚了解開展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低碳生活、綠色生活理念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讓垃圾分類進社區、進學校,從“什么是垃圾分類”“為什么要垃圾分類”“垃圾種類”和“我們在行動”等方面闡明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號召全社會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活動。
垃圾分類要形成示范帶動,嚴格落實。針對垃圾分類點多面廣,更要積極創建形成若干個示范小區、村居等,總結提煉可推廣、復制的成功經驗,在全社會形成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居民“主動分、正確投”。同時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發展壯大志愿者隊伍,通過相關法律的施行和志愿者熱情的參與感,讓垃圾分類日常行為自覺落地生根。
垃圾分類“行百里者半九十”,垃圾分類工作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全社會都需要繼續強化垃圾分類的意識,并主動落實于日常行動之中,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做到“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實現“美麗家園,幸福大家”的目標。(莆田文明網 錢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