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自頒布起至今已經有兩年時間,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深入開展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嚴格按照中央文明辦、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要求,深入推進制止餐飲浪費各項措施,措施有力、亮點紛呈、成效明顯,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積極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良好社會氛圍,堅決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引領文明餐桌新“食”尚。(6月7日人民網)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進一步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需要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引領文明新“食”尚。
進一步杜絕“舌尖上的浪費”,要不打招呼查訪。一個地方是否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餐飲浪費是否形成風尚,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各地市場監督部門,要常態化開展暗訪活動,才能真正查到這些地方是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指示,全員落實“光盤行動”行動有沒有全部到位?餐飲部門是否都能按需取餐,切實以“小餐桌”帶動“大文明”?這些市場監督部門只有常態化地區走訪調查,才能發現問題,及時為杜絕“舌尖浪費”掌握第一手資料。
進一步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需要宣傳引導。筆者曾經在福州一些地方,發現當地通過常態化通過微信公眾號、LED屏、張貼倡議書等宣傳方式,號召市民在外就餐時適量點餐、打包剩菜,做“光盤行動”的踐行者。反對食品浪費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厲行勤儉節約不僅是一句口號,我們更要將其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從生活小事中勤儉節約,反對浪費。需要宣傳引導來自覺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引導消費者成為文明餐飲的宣傳者、實踐者和監督者。
進一步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需要餐飲單位積極配合。日前,各地的消費者協會聯合各個餐飲商家向廣大餐飲服務經營者、消費者做好餐飲節約的相關事宜,要求全體餐飲部門守法誠信經營,共同抵制餐飲浪費,共同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優良傳統。餐飲不浪費,和一些餐飲商家無誤導、誘導消費者超量點餐的行動存在關聯。筆者曾經在福州就餐時,福州的餐飲商家主動提供有利于節儉用餐的服務,主動提醒消費者適量點餐,主動為顧客提供環保餐盒打包剩菜,并根據剩菜特點,向消費者提供再次加工的技術指導。在菜單上主動標示菜肴分量,并能根據客人的需求提供半份菜、小份菜。有如此規范管理,進一步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才能更好形成風尚。
杜絕“舌尖浪費”引領文明新“食”尚,需要相關部門齊心合力,督促與引導并進,自律與他律同行,才能幫助消費者養成更科學、理性、文明的消費觀,推動文明用餐的新風尚進一步加強。(福州文明網 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