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村居”建設之參觀見學活動。(同安區供圖)
賡續紅色血脈,涵養廉潔文化。為充分發揮同安區紅色資源、廉潔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不斷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近日,廈門市同安區以"存正心、守正道、養正氣"主題活動為契機,組織各鎮(街)黨(工)委陸續開展“清廉村居”建設之參觀見學活動,組織鎮(街)、村(居)干部前往中共閩粵贛邊區廈門市委機關舊址參觀學習,接受革命歷史傳統教育,回顧黨的光輝歷程,緬懷黨的豐功偉績,激勵全體干部賡續紅色血脈,涵養廉潔文化,打造“清廉村居”建設品牌。
中共閩粵贛邊區廈門市委機關舊址位于廈門市同安區祥平街道同安實驗中學內。該校原屬同安縣立初級中學,1946年,中共閩南地委以該校為活動據點,發展壯大黨組織,開展革命工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宣傳部、省紀委監委、省委文明辦《關于以“存正心、守正道、養正氣”為主題,提升拓展新風正氣福建“名片”工作方案》要求,同安區持續在高站位、高質效中扎實推進清廉文化建設工作。該區歷來重視廉潔文化建設工作,一直把廉潔文化建設,作為一體推進“三不腐”的重要抓手,著眼把優質的廉潔文化,有機融入到富美同安建設的“毛細血管”中,“存正心、守正道、養正氣”。同安區讓廉潔元素有效地嵌入到黨員干部的日常生活中,持續推動廉潔文化建設走深走實。
挖掘名人勤廉故事 梳理本土家規家訓
千年銀城,歷史底蘊深厚,積淀了豐富的人文資源。同安自古便有“海濱鄒魯”“聲名文物之邦”的美譽,涌現出了蘇頌、朱熹、陳化成、吳必達、蔡復一等名人。近年來,同安區通過發掘歷代名人勤政廉政事跡,弘揚鄉賢的高尚品格,通過學習,以史為鑒、以人為鏡,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覺遵德守禮、務實清廉。
洪塘鎮蘇厝村是宋代宰相、“鐘表鼻祖”蘇頌后裔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依托蘇厝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結合自身特色,深挖蘇頌精神內涵,傳承蘇氏家風家訓,創新村莊治理機制,引導村民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共建文明新風尚。
蓮花鎮軍營村則通過“議理堂”、村民代表大會等方式形成了遵守村規民約、激發老人共治、鼓勵村民自治的和諧氛圍。
立家規、嚴家教、正家風,以好家風促進好作風,以優良家風共創“清廉家庭”。此外,同安也積極引導 “村(居)民自治”,通過“村規民約”,引入房東志愿者、老人協會等,讓銀城之美成為常態之美,美入人心。
林一柱紀念館。(同安區供圖)
組織廉潔文化活動 拓展廉潔文化平臺
同安有著寶貴的革命文化資源、悠久的傳統文化歷史積淀,當中蘊含的豐富廉潔元素,厚植了清正廉潔的文化根基。同安區持續推動廉潔文化陣地建設和教育實效,不斷彰顯清廉之美、放大清廉之效。
在新民街道溪林村走馬人里,重新規劃修繕的林一柱紀念館生動再現了明朝“十三府巡按”林一柱孝廉故事,其勤學篤行、清風颯然、剛正不阿的孝廉精髓被人們廣為傳頌。
位于大同街道東山社區的清風園,是以清風、清流、清廉為主題的廉潔文化主題城市公園,匯聚陳嘉庚、孔繁森、焦裕祿、谷文昌、王瑛等清廉人物雕像,園內還多元化重現了蘇頌、陳化成、海瑞等廉政勤政事跡場景,成為群眾接受清廉文化熏陶的好去處。
創作廉潔文化精品 打造廉潔文化品牌
近年來,同安區清廉主題活動不斷,以家風家訓家規故事作品征集、展演、宣講、書法展等方式,大力弘揚以廉立身、以孝治家等優秀傳統文化。
編撰同安歷代名人勤政廉政事跡,組織民俗專家深入鎮(街)宣講同安先賢勤政廉政事跡;攝制蘇頌、林一柱、陳化成等歷史人物勤廉孝悌故事系列微視頻,借助網絡平臺,廣泛倡廉潔、揚家風、傳家教……依托深厚廉潔文化資源,同安一方面建好有形有效陣地,另一方面不斷創新傳播方式,將廉潔清風的基因潤物細無聲地向廣大干部群眾傳播。
接下來,同安區將以“廉潔家風宣傳月”為抓手,凝聚合力、持續發力,常抓不懈、善作善成,把廉潔文化建設的要求落實落細,在“串點成面”建動線,清廉村居助振興上下功夫,深入挖掘本地清官廉吏的好家風好家訓的清廉文化資源,大力弘揚廉潔文化,加強宣傳陣地建設,讓崇德尚廉在同安區蔚然成風。(東南網記者 鄒玒 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