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鎮的高山茶園生機盎然,成為同安區生態文明成就的有力印證。(夏海濱 攝)
遠處青山靄靄,近處河水清清,更近的,是環繞身畔的潔凈空氣——走在廈門同安,你會發現,生態文明碩果就在身邊。
近日,2023年六五環境日廈門主場宣傳活動落地位于同安區五顯鎮的廈門嘉戎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市、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及相關企業代表等150余人參加活動。
本次活動旨在引領生產、應用新技術新材料,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增強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積極貫徹落實省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部署,展示同安區在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中所取得的生態文明成就。
創新環保舉措 強化生態文明建設
“經過滲濾液全量化處理技術,產水就可以達標排放,剩余尾渣進行固化穩定后無害填埋。”在企業車間,廈門嘉戎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講解員介紹,結合多重先進技術,可從根本上解決滲濾液造成的環境風險。活動中,與會人員參觀移動式滲濾液處理裝備、集裝箱式高壓膜裝備和低溫負壓I-FLASH蒸發器等先進環保裝備,了解最新環保技術。
與此同時,“同安區環境應急處置聯動單位”“同安區企業環保法律服務站”“三星級低碳園區”等相繼授牌。其中,同安區環境應急處置聯動隊伍引入社會化應急處置力量,由同安生態環境局、同安區應急管理局兩部門聯合該區10家涉及污水處理、危廢處理、涉疫垃圾處理及環境監測等領域企業共同組建,將建立長期、穩定、可靠的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工作機制。
“努力深化政府和社會化應急聯動單位之間的交流協作,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共贏。”同安生態環境局局長王和團表示,借著世界環境日的契機,號召全社會行動起來,主動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熱潮,助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此外,政協委員與政府部門代表、環保裝備制造企業代表、環保裝備使用企業代表及科研院校代表等單位,就“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主題,探討環保處置新技術開發、落地實施及未來發展趨勢等。
優化環境質量 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全區空氣質量累計綜合指數2.23,排名全市第一;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流域6個國省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100%;埭頭溪穩定消除黑臭,流域斷面水質消除劣Ⅴ類;近岸海域國省控點位優良水質比例達100%,岸線保潔覆蓋率達100%……活動當天,《2022年同安區生態環境質量公報》同步發布。報告顯示,同安區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有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提高。
生態碩果離不開長期栽培。一直以來,同安區強化污染防治攻堅,成功構建“智慧+部門+網格”的現代化空氣質量監管體系,進一步創新“全收集、全處理、全補水、全清淤、全生態修復”流域綜合整治體系,持續有力推進流域治理工作。
接下來,同安區將持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徹“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的生態理念,以提升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為主線,推動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邁上新臺階。據悉,同安區去年11月獲得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榮譽稱號。
此外,同安區堅持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截至目前,該區蓮花鎮、汀溪鎮兩個鄉鎮共30個建制村以100%達標“綠盈鄉村”創建指標,圓滿完成福建省“綠盈鄉鎮”創建,成為廈門市首個完成福建省“綠盈鄉鎮”創建區。至此,同安區共79個行政村全部完成“綠盈鄉村”創建,占全市“綠盈鄉村”的53%。(廈門日報記者 林健華通訊員 韓超 柳先淑 吳梅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