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聊天,這是福安群眾最傳統的交際方式。在福安市陽頭街道廣興社區金沙花園,泡茶聊天被巧妙地結合到黨建工作之中,社區黨員和群眾一起泡泡茶聊聊天,暢談對社區工作的意見和想法。一個個“金點子”在你一言我一語中生成。用接地氣的方式,調動基層黨員的積極性,讓社區治理工作發生“聚變”。
納民智集“金點子”辦實事
走進金沙花園小區,“近鄰三聚·微笑金沙”黨建工作品牌格外醒目,小區里休閑設施配套齊全,廣場上居民遛娃逗貓,不時還能遇見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在小區內“巡邏”。
“小區建于2000年,作為第一批入駐的業主,剛開始住覺得很舒服。后期,由于管理缺位,垃圾堆積無人及時清理,下雨天污水上溢,出門受阻。”說起小區改造前的情景,老居民劉幼莊感嘆道。
2020年,廣興社區黨工委牽頭,指導金沙花園小區成立黨支部,創建“近鄰三聚·微笑金沙”黨建工作品牌,通過聚人心、聚人智、聚人力,著力培育“紅色業委會”。在黨支部的帶領下,金沙花園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工程步入正軌。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居民需求各不相同,如何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居民站‘C位’?!备0彩袕V興社區第一書記林德發說。
為了充分搜集居民關于小區改造的意見,金沙花園巧用“鄰里議事廳”“紅色鄰里驛站”?!皩吓f小區改造有任何意見,只要到紅色驛站喝喝茶,提提意見,都有回應。”提起紅色驛站,居民謝成富豎起了大拇指。
紅色驛站緣何能贏得群眾一致稱贊?“我們創建紅色驛站的初衷就是將其打造為居民意見搜集場所,通過時常安排黨員‘入駐’,多和群眾聊家常,聊出群眾急難愁盼,聊出小區治理新方向?!毙^業委會主任林峰道出“秘訣”,小區創新居民“提事”、聯席會“議事”、業委會“決事”工作模式,讓居民建議能落到實處。
增設休閑場地、重建花圃綠地、改造地下管網……有關老舊小區改造的建議在“鄰里議事廳”“紅色鄰里驛站”一一被提出,小區的各種“老年病”一一被治好,金沙花園搖身變成了幸福小區。
匯民心巧搭臺促黨建為民
一杯清茶,微風拂面,十幾位居民和社區干部圍坐在紅色驛站里,共話社區治理。“經過小區黨員的不斷引導和以身作則,如今,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的意識早已在居民心中落地了?!绷址逭f,現在經常能看到居民有序在垃圾收集房前分類投放垃圾,讓他倍感欣慰。
泡的是“功夫茶”,樹的是“文明風”。廣興社區在實踐中積極構建“黨工委領導、支部主導、業委會牽頭、物業服務”的近鄰黨建工作模式,讓居民受益,讓大家形成合力,共同參與小區治理。
小區改造好了,僅僅依靠小區黨支部的管理力量還不夠。金沙花園小區有住戶1000余人,如何有效服務管理這個大群體?金沙花園小區探索出新辦法——“黨員報到”。
17名黨員進小區報到,并根據其專長劃分成3支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加盟”小區治理?!爱敃r,重達40噸的景觀石需運入小區,為確保吊裝安全,業委會成員和小區黨員志愿者組成‘安全員隊伍’,全天候輪流值守在現場,直至看到景觀石底座水泥凝固,大家才安心回家。”退休老黨員陳奶康回憶起大伙協力提升小區的場景,仍十分感動。
“小區黨支部撐起主心骨,引導黨員參與、居民加入,實現共管共治是金沙花園小區實現從‘面子’到‘里子’蝶變的關鍵?!绷值掳l說,巧建黨建平臺,讓基層黨員這根“針”,更加美妙地串起“千條線”,讓社區治理發生了“聚變”。未來,廣興社區將持續深化近鄰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模式,凝聚更多“近鄰”力量,實現社區居民共商、共建、共管、共治、共享,讓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提升。(閩東日報記者 張穎珍 通訊員 陳雅芳)